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灾区新商机:跨国公司逐鹿四川
作者:姚卜成  文章来源:中国财富杂志  点击数428  更新时间:2008/8/11 8:55:2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汶川地震对四川的破坏是巨大的,但大部分跨国公司却从“危”中见到了“机”——灾后重建的机遇

 灾区新商机:跨国公司逐鹿四川

     文/本刊记者  姚卜成

    6月26日,灾区四川热浪灼人。虽然8.0级主震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但是持续不断的余震仍不时骚扰着“草木皆兵”的成都市民。

    但此时的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里完全是另外一副场景,前来出席由四川省政府主办、四川省商务厅承办的“四川·跨国公司携手同行”活动的跨国公司头头脑脑们情绪很高。显然,8.0级的特大地震不仅没有吓走在川的大投资者,反而引来了数百亿元的投资热潮。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活动吸引了泰科电子、卡特彼勒、康明斯、诺华、帝亚吉欧、正大等世界500强的60家跨国公司,会上他们集体发出倡议,积极参与四川的灾后重建,把四川作为在华投资的重点考虑。

帝亚吉欧(中国)洋酒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柯明思说,到灾区考察后,他看到四川灾区的恢复和发展非常快速,并看到了在四川的希望和在中国的机会。地震没有使他对四川的信心受到影响,他承诺会继续在四川投资发展。

   “投资发展”作为一种实现经济目标的商业行为,它有严格、准确的利益回报计算公式,而跨国公司作为国际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应如何解读他们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大举进军四川的举动?

 

地震后,成都依然美丽宜人

 

    汶川地震,只有短短的80秒,却让这片美丽土地上的数万生命瞬间消失,山河破碎。这一刻虽然极为短暂,却永远刻进了历史的记忆里:此次地震,使整个地下断层长度达300多公里,且从起始点的震中汶川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不仅给震中区和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影响波及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地震学史上,一次强度如此巨大的地震极为罕见,但距离震中仅有92公里的成都只是有惊无险。虽然市区震感明显,但主城区无一楼房倒塌,一些影响城市生活的因素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等均未遭到破坏。前来参加“四川·跨国公司携手同行”的跨国公司头脑们普遍感到,震后的成都依然美丽宜人。

   “地震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但是对生命和财产产生了破坏,更引起了大众的恐慌,尤其是地震中停产的企业主。还有没有更大的地震?什么时候才能恢复生产?他们心中没底儿。”四川省商务厅办公室副主任吕胜平对《中国财富》记者说。

    吕胜平介绍说,四川省的境外跨国公司有120多家,即已有超过1/5的世界500强落户四川。他们已成为四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停产或转移投资对四川的发展极为重要。所以,地震发生后,四川商务厅一边实行紧急救援,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考察此次地震对成都的损害及将来的威胁。

    6月15日,专家、政府领导、部分大型企业负责人在成都举行了“汶川‘5·12’大地震与成都地质环境论坛”,有与会专家指出,从地质构造来看,本次地震是在龙门山三大断裂带同时释放的,这三条断裂带分别是:山前边界大断裂(都江堰-汉旺-安县)、主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关庄)及后山大断裂(汶川-茂县-平武-青川)。成都所在的扬子地台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因此,相对龙门山地震带来说是安全的。

    为了使外来资金更快进入四川,6月26日,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商务厅又举办了“四川·跨国公司携手同行”。面对60余家跨国公司老总的疑虑,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又拿出了一份由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宝珺等多位专家对成都的“鉴定”:由于成都平原在地质上属于十分稳定的杨子地台(即华南地块),历史上没有重大地质构造活动发生,是一个已有30亿年历史的稳定古老大陆,岩层十分坚硬,之上有一层厚百米的沙卵石地层,对地震波具有较强消耗能力,可以很好地保护其承载的建筑物。因此,这次地震中,距震中映秀仅80余公里的成都市区,烈度约为6.0度,对成都平原影响不大,成都市区建筑物未出现结构性损害,水电气、通讯、互联网等均保持正常状态。地震学界普遍认为,由于成都平原独特的地质构造,过去、现在和将来,地震都不会对成都平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同时,此次地震后,龙门山断层至少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积累产生新的大地震的足够能量,也无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

     事实证明,这两场会议是很成功的,流传于民间的地震“海绵带”的说法不攻自破。企业主放心地恢复生产了,而如何吸引更多的资金来川投资,以支持灾后重建,又摆在了四川省领导的面前。商务厅独特的行政资源,自然就成了如何吸引跨国公司四川行的先锋!

   

抢占四川,等于买了个“西部最大的潜力股”

 

     世界知名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仲量联行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兴工业前沿》白皮书显示,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西部首次成为了跨国公司集中关注的区域,成都当然不能例外

   四川在中国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西南地区的门户和全国的腹地,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起点。经云南,入缅甸,到印度,至中亚,转欧洲,一个大经济带贯穿着整个西南地区,地处起点的四川在该经济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其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为最,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而“蜀道难”已经成为历史。成都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是内地与西藏的重要陆、空通道和经济交流中心。

    造物主似乎特别偏爱四川,巴蜀大地上,均匀分布着乐山大佛、九寨沟、蜀南竹海、剑门蜀道、国宝熊猫、大邑西岭雪山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游人聚集的地方,自古以来就商机无限。而且四川又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这里生活着8700万人民,任何微小的需求乘以8700万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的商业流通日益活跃: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的“万村千乡”工程快速发展;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0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2.67万公里,到2020年西部地区铁路网规模将达到4万公里;建成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22个。如此巨大的商机,对中外投资机构来说,是到其他省份可遇而不可求的。

    椐商务部统计,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9000亿元,增长速度与东部持平。未来5~10年,中西部市场开拓的增速不会低于东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力将持续增强。2004年末,西部12省份居民储蓄余额近21000亿元,约合2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人们对家电、通讯、住房、轿车、教育、旅游等热点需求的规模将稳步提升。西部地区能源供给充足,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能源富集,目前西部地区总装机容量已超过1亿千瓦,占全国的26%。可资利用的土地、矿产资源亦比较丰富。

    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市场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国际知名企业的目光纷纷瞄准了西部。据统计,跨国公司对中国西部的投资每年多达20亿美元左右,且呈稳步上升态势,仅2004年西部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就多达1915家,同比增长近10%;2005年1~8月份,又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00多家。跨国公司已进入了物流、IT、商业、金融、保险、贸易等众多领域。

    而四川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出于全球价值链完善和升级的战略需要,纷纷选择了四川作为战略布局的落脚点。四川省商务厅吕胜平告诉《中国财富》,截至2006年6月,已有116家,即超过1/5的世界500强落户四川。而11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在川投资成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有41家,投资的51家企业投资总额为19.83亿美元,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3888万美元;在川设立各类分支机构的有74家,包括7家金融机构分公司和分行、12家代表处、22家在华投资成立公司后又来川设立分公司、33家在华投资成立公司后又来川设立办事处,另有1家以管理经营形式入川。其中,美国(12家)、欧盟(14家)、日本(10家)是41家来川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地。

     据吕胜平分析,与最初来川的世界500强企业比,仅仅把四川省特别是成都作为其产品销售地、多设立各类分支机构从事产品销售不同,近年来落户四川的世界500强企业更多的选择了直接投资各类生产型行业和研发机构,尤其加快了对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等领域的投资,且逐渐由市场销售向开发制造倾斜。

上述分析表明,跨国公司在川投资的利润动机和市场竞争优势目标取向非常明确。四川,作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点省份,自然有其长远的发展规划。

     成都市商务局办公室主任陈小兵介绍说,随着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到来,四川能源、人力等优势逐步凸显出来,“主动上门”的外资企业日益增多。2006年初,随着立邦涂料、湧德电子、康师傅食品等项目“乔迁”四川,莫仕、英特尔、台玻、亚东水泥等企业亦宣布追加在川投资,一大批早年落户中国东部沿海的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投资重点转向四川。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大潮中,四川正逐渐成为承接“东资西移”的弄潮儿。

     香港三民有限公司的代表唐旗告诉《中国财富》,跨国公司选择四川作为全球投资战略的重要落脚点,是和四川特定的投资环境密不可分的,在西部大开发中,谁能抢占辐射巨大的四川市场,谁就等于在中国买了个“西部最大的潜力股”,先期入蜀的企业就会先期享受丰美的成果。

     资本是逐利的,投资四川,根本上还是受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动。2006年,唯一入选《福布斯》白金400强企业的房地产投资管理及服务公司——仲量联行,为跨国公司制作了一份最新的《中国新兴工业前沿》白皮书,为跨国公司投资选址提供参考。白皮书标出了从1980年到2005年三个时段中,跨国公司不同的“中国战略”:1980~1989年和1990~2000年,跨国公司选择的投资地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到了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西部首次成为了跨国公司集中关注的区域,成都当然不能例外,五年来吸引了全球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正是拥有这样的市场潜力,在确定成都平原“百年甚至千年无地震”的说法后,在川的跨国公司纷纷表示,要加大在四川的投资。吕胜平说,原本只向40余家跨国公司领导发出了邀请函,结果却来了60余家,一些还没有在川投资的海外公司也赶过来了,很是“出乎意料”。

 

灾区新商机,是机遇还是挑战

 

    一方面,跨国公司已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入川引起的财富外流效应、显现的行业垄断倾向以及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制约等,又势必成为四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7月16日,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三层天府厅里,由商务部外资司、四川省商务厅承办的“四川地震灾后跨国公司投资合作交流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四川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条件表明,四川仍然是理想的投资地,客观上讲,地震确实对四川产生了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四川长远的投资潜力,希望跨国公司与四川方面进一步沟通,考察寻找合作商机,扩大投资,通过双方的努力,实现双赢。

四川省商务厅负责人介绍说,灾区投资将有八大行业受益:

    一、保险业。地震发生后,保险业的赔付将增加,从长远发展来看,保费将有所增加,地震给保险业带来了远期受益。

    二、医药产业。由于人员、牲畜死伤残的发生,短期对医药需求大量增加,医药业近期会在扩大生产方面得到收益。

   三、食品饮料业。四川是食品饮料业生产大省,地震后,食品饮料业在重建、生产设备与技术方面将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四、电力等能源产业。2007年,全年四川省水电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比例约为63%,是全国水电占比最高的省份。受灾地区还有2380座水库存在险情,仅四川就有1800座,地震对四川省水电将带来很大的影响。

   五、建材行业。灾后重建将至少增加水泥需求5000万~7000万吨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亿吨以上。玻璃、钢材等其他建材的需求也会有很大的增加,而且对新材料、新技术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六、有色金属行业。近期因为地震对交通的破坏导致运力下降,会对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另有一部分企业因地震而直接影响了生产能力,但中长期发展会加速发展。

    七、机械制造业。震后重建,包括拆除破损建筑物,需要大量的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重型卡车,后期建设还需要更多设备,如混凝土机械、土石方机械等。

    八、旅游业:这次旅游业虽然受损严重,但从国家旅游局到四川省,都形成了共识,就是把旅游业作为亏负重建的标志性和示范性产业来规划和促进。

    除此之外,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告诉参会的53家跨国公司代表,灾后重建将规划建设50万套农村居民住房和100万套城镇居民住房,恢复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预计总投资将达12000亿元人民币。

    12000亿的市场蛋糕,包含各行业的投资商机,而多数行业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一些实力弱小的民营企业根本无力染指,这正好给资金雄厚的跨国公司留下了四川历史上最好的投资机会。

   “继6月27日第一个在灾区开了大型连锁超市之后,我们将陆陆续续在灾区开更多的沃尔玛和好又多超市。”沃尔玛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沃尔玛已计划在成都、乐山、德阳、宜宾开设沃尔玛新店,其中德阳、宜宾应该可以在今年年底之前开起来。“为了帮助灾区群众,我们会加大对灾区农副产品的采购力度。”该名负责人说。

     交流会现场还同时举行了8个项目签订仪式,包括嘉里集团增资成都房地产项目、外商收购会理县财通铁钛有限公司中方部分股份项目、爱高美集团增资成都房地产项目、南方李锦记在灾区建立中草药基地等项目,总投资额为21.8亿美元。

    从“5·12”到7月16日,跨国公司在四川的投资交流行动,从“灾后商机重建研讨会”、 “四川·跨国公司携手同行”、 “改革开放30年·跨国公司广安行”到“四川地震灾后跨国公司投资合作交流会”,可谓是让人眼花缭乱。而双方投资谈判人员的规格之高,更是前所未有,从当地政府和跨国公司合作态度上看,跨国公司“扎堆”四川已是不争的事实,宣布的投资金额已近百亿美元!

    跨国公司占领市场和投资速度之快,与震后的慈善捐款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地震发生后,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TOM在线首席执行官王雷雷、奇虎公司董事长周鸿祎第一时间带人和工程机械、救灾物资抵达了灾区,自发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引领了中国企业危难时刻履行社会责任的潮流。而部分跨国公司却快速派出了投资团队到灾区考察,寻求商机,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更是派了8个投资团队来川考察,分析了35个对重建有影响的民营项目,建立了项目快速审批通道。

     纵观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慈善活动,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宣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行动更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进行战略性捐赠活动的同时,更加关注重大的经济目标,从而使企业和社会两者都受益。

   司马迁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点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四川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重点区域,是国家《“十五”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中的长江上游经济带构成地。近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外商西进,放宽了部分行业外商投资中西部的准入条件,且承诺为其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创造条件。这一方向不但不会因为一次地震而改变,反而可能为加快重建,将对西进外资给予更为优惠的措施。

    5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承诺灾后重建中给予相关企业以税收优惠,这对提振外资参与灾后重建的信心无疑是利好的消息。此外,长达数年的灾后重建本身亦为相关外资带来了商机,灾后重建将激发巨大的资本存量和经济潜能。

    比如水泥,灾后重建水泥需求量巨大,作为一种具有区域半径的商品,将主要由四川和重庆的水泥厂承担。拉法基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2002年在都江堰投资1.5亿美元、年产140万吨的生产线正式投产,然后又以4000万美元收购了重庆水泥厂70%的股份,其在西部川渝一线的布局已初现轮廓。2005年,该公司收购了四川双马,增强了其在西南水泥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夯实了其作为水泥市场的西南霸主的地位。在下一轮的灾后重建竞争中,拉法基控制的绵阳双马水泥势必占尽地理位置的优势。

    又比如建筑工程,中铁二局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管理的基金公司的关联企业——ALAM共同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不容小觑。该合资公司注册地为成都,经营范围包括城市产业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当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看重的正是中铁二局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的龙头地位。

     但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跨国公司已成为四川经济增长的积极力量,对促进四川外贸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市场经济进程加快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川投资引起的财富外流效应、显现的行业垄断倾向以及对本土企业的技术制约等,又势必成为四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对跨国公司灾后重建的商业投资,四川省政府显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