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大盘为何暴涨暴跌?
作者:综合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95  更新时间:2008/6/21 11:00:0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之后,市场进入了所谓的“2”时期。这不仅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恐怕也和与估值有关的理性思维相悖。不过,“印花税缺口”和三千整数关口还是被轻易沽穿,沪市出现了罕见的“十连阴”走势。回顾历史,我们知道,此前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形下,沪市也仅在1995 和2001 年出现过“八连阴”、“九连阴”。因此,可以说,股市之弱势是空前的。接下来,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对于调整到3000点的市场,为什么投资者会越来越恐慌?

  股市的调整开始于去年十月中旬。屈指算来,与股市调整相伴而行的负面因素确实不少,而且接二连三:最早出现的是美国次贷危机,接下来的有年初席卷半个中国的雪灾、连续的宏观紧缩政策、企业大规模再融资、大小非解禁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调整初期,市场对负面因素的评估总是显得比较乐观。而当负面因素累积之后,人们开始怀疑之前的乐观态度,这时股市的调整已经不可逆转。进一步当负面因素还在不断出现时,人们的悲观情绪就无可救药地弥漫扩散了,股市的疲弱也就无以复加。从投资心理的变化规律看,“十连阴”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性质上看,这种演变的轨迹也十分清晰:由单个事件演变成连串事件;由不相干的个别事“点”演变成前后左右相互串通的事“面”;再由个别事件蔓延成整体抽象;由具体事件抽象成性质变化;最后由微观现象演变成宏观预期。其逻辑结论最终归结到一点:我们曾经拥有的、可期的证券市场赖以生存的良好宽松的市场环境不复存在。这从根本上摧毁了投资者的信念与坚持,并由此衍生出奇奇怪怪的市场恐慌。

  撇开单个、独立事件,眼下对股市影响最大、最深刻的因素汇集成了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恐惧———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油价上涨、全球通胀等种种不利因素正在笼罩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调整周期,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呈现出逐步回落的态势。目前市场上对国际高油价、高粮价的担忧加剧,在政府补贴下,中国粮价、油价相比国际市场偏低。价格管制只是权宜之计,在预期不太长的时间内有可能逐步渐进式放开价格管制,通胀形势仍乐观。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已经接近极限,央行可选择的调控手段已经不多,下一步如有继续紧缩的必要,将可能选择加息。总之,市场对宏观经济预期悲观,这几乎成了市场普遍的倾向。

  本周受利多利空因素交织影响,股市跌宕起伏,波动幅度明显加大。但目前市场低迷状态没有明显改观,所有热点都缺乏可持续性———不论蓝筹股还是题材股,行情都是稍纵即逝。

  由于当前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市场预期的持续悲观在盘中形成一致性的做空动能,而估值体系的动摇令主流机构也无所适从,市场基本处于随波逐流的状态。从技术上看,虽然指数经过持续下跌后已有一定的反弹要求,但整个市场环境没有明显好转,反弹更多是技术性的。

  市场信心已经严重受挫,投资者离场的意愿依然强烈,在没有清晰的上涨预期之前,市场难以得到大资金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市场缺乏持续热点,成交量难以放大的情况下,弱势震荡格局短期难以改变。

  总之,从市场心态来看,目前的市场陷入了这样一种局面:短期在意具体的利好利空;中长期对前景预期的迷惘、憧憬交织在一起;上述矛盾心态表现在盘面上就是指数的大幅波动。一般而言,波动之后还会出现平复期。因此,3000点之下的市场何去何从,还是值得深思的。  (证券时报 元一)


A股史上第7次暴跌 揭秘本次长期调整五原因

   2007年10月16日,股市冲高6124点后,拉开了长期调整的大幕,沪深股市频繁出现大幅下跌。

  尽管在今年4月份,管理层连续出台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等救市措施,这些利好也使得沪指一度从2990点攀升至接近3800点。但是市场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的上升态势,就又再次掉头向下,8个月来已下跌3000多点,最低达2729.71点,下跌幅度已超过55%,近日还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十连阴”下跌走势。这次历时8个月而且至今仍在持续调整和下跌的股市,被业内人士称之为“A股史上的第7次暴跌”。

  深入分析此轮股市大幅下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次贷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放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边缘,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美国经济增速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各国,世界经济增长步伐预期放缓;同时,国际能源和初级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给全球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然后最近又响起了越南金融危机的警笛。很明显,这些都使得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并且,这段时间对内地A股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香港市场、日本市场等周边股市也波动频繁,不可避免地引起A股市场的剧烈震荡。

  第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加,紧缩货币政策还将持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今年2月份CPI一度高达8.7%,虽然5月份有所回落,但依然在7.7%的高位运行。因此,为了应对严重通货膨胀压力这一当前的首要任务,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趋向短期内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基本面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CPI高企的同时,经济增长又可能出现下滑态势,使众多人士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预期产生相当的疑虑和担忧。

  第三,对能源实行反市场的价格限制措施。目前我国对能源价格实行严格管制措施,这使得在能源紧缺、油价屡创新高的情况下,能源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远远落后于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据统计,2008年一季度,如果剔除石油石化、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达到49.61%,而这几个能源类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却下降了44.6%。而且,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这些能源类上市公司又是大盘权重股,经营业绩的不佳致使它们成为股市下跌的领头羊,加剧了股市的下跌幅度。

  第四,国内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仍不规范。目前我国股票市场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诸如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制度不完善、市场化进程缓慢,二级市场上“大小非”违规减持、巨额“再融资”恶意圈钱等,而管理层没有在规范股市上用足功夫,这也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非理性恐慌性抛盘,加剧了市场的下跌和震荡。

  第五,由于这两年A股股市行情疯涨的透支。自2005年6月股市熊转牛以来,虽然期间也经历了几次短期调整,但总体上是一路高歌、牛气冲天,直到突破6000点的高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上升了5000多点,其增长速度和幅度令人咋舌。因此,前两年股市的暴涨行情,远远超出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较为严重地透支了行情。股市中形成了大量泡沫,这也加速了股市的调整和下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熊市冲垮七路机构军团 A股48小时惊天大逆转

  6月19日,受成品油价格调整的传闻被发改委相关人士澄清和外围指数大幅下跌影响,上证指数低开20点后一路下跌,一举击穿2900点和2800点两个整数大关,当日6.54%的跌幅将18日的反弹全部“吃掉”,两市近1000只股票(含ST股票)跌停。

  此前一天,上证指数在出现十连阴走势之后出现了强劲的反弹,其中中国石化成为拉动指数的大盘蓝筹代表。

  上交所提供的赢富数据显示,上证指数十连阴的走势中,代表着保险资金的T类席位和代表基金的G类席位在10个交易日内净买入中国石化1.557亿股和2.36亿股。

  然而,在美国参加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却表示,中国将慎重对待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调整问题,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使成品油价格管制放开的时间难以把握。19日,中国石化未延续18日涨停的走势,当日下跌3.38%。

水淹“七军”

  尽管近期监管层要求基金等市场参与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作用,但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仍未阻挡住上证指数的一路下挫。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点至6月19日的2748点,上证指数的跌幅高达55.12%。

  这一时间段内,不仅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即便作为市场参与的机构也难逃厄运,包括基金、保险、QFII、社保、券商、信托、私募在此轮A股市场调整中市值也出现大幅缩水。

  熊市之水冲跨了七路机构军团的堤坝。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基金、QFII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在银行托管专户的A股市值约为23371.26亿元,较前4月减少了2754.21亿元。

  近日,山西信托下属的丰收盈宝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爆仅运作273天即因处罚平仓而于4月22日被清算,成为今年两市调整以来首只被迫清盘的阳光私募。

  据记者了解,此轮十连阴中,上海、北京和深圳不少规模在1亿以上的私募因跌破平仓线而被迫强行平仓。

  “融资比例如果是按照1∶1配置的还稍微好些,如果融资规模超过本金较多的私募,近期很多都已不止一次追加过资金,如果股市不能够出现反弹行情,估计还会有更多的私募爆仓。”上海一家管理规模超过15亿元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

  赢富数据显示,基金在6月3日至17日的十连阴走势中买入491.6亿元,卖出435.15亿元,净买入56.45亿元。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基金在18日大盘大幅反弹时选择了逢高减仓兑现收益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5、6月后新基金的审批节奏明显放缓。截至6月16日,本月才迎来了第一只新基金——金元比联成长动力基金,而5月也仅有5只新基金(包括1只QDII)获批,这比年审批高峰时间每周7只的节奏明显放缓。基金募集方面,5月平均每只基金8.53亿元的募集额,更创下了近两年来每月平均单只基金募集额的新低。

  市场人士分析,机构消极的参与态度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宏观经济后市的担忧。

  中金公司在19日一份针对中国南方洪涝灾害的影响分析中指出,包括雪灾、地震和洪涝在内的三次灾害对于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影响,可能抬高下半年的农产品通胀压力,“尽管6-8月份CPI通胀率受季节性因素和翘尾因素影响而有所回落,但这种回落是短期和不稳固的,9月份CPI便可能反弹,而且受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涨影响,明年通胀压力将显著高于今年”。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9日,目前已发布中期业绩预告的453家上市公司中有275家企业预告了上半年业绩预增,占比超过六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苏江)
QFII锁定期可能缩短 热钱嗅味道来去将更自由

   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中国或将减少部分QFII资金的“最初锁定期”。该报道说,中国已同意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把投资中国市场的本金及利润更快地汇回国内。

QFII

  去年年底,中国将QFII投资额度增加2倍至300亿美元,其中从2006年开始已经将境外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资金锁定期由此前的1年缩短至3个月,但其他类型QFII资金仍为1年。上述报告并没有明确具体会如何缩短、哪类资金会缩短以及何时正式实施。据估算,2005~2007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超过8000亿美元,300亿QFII额度能够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产生的影响很小。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对QFII的态度常常对“热钱”操盘者有很强的信号作用。

  市场人士认为,减少 “锁定期”有助于QFII更快地将在中国市场投资的本金及利润尽快汇到境外,出入更为便利,这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股市。同时有消息称,由于近期未批复新的额度,目前已累计有近70家QFII向外管局提交申请,总规模高达200亿美元。在中国股市深度下跌之时,QFII欲抄底A股的心态似乎已不言自明。

  昨日,外管局及中国证监会并没有公布类似信息,但今年4月,外管局一官员曾表示,中国正在修改相关规则,放松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限制,包括缩短境外机构投资者根据QFII机制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禁售期。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收紧QFII额度审批,这个信号也不会让部分“热钱”止步,因为这变相地证明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目前,已积累的大量待批复QFII,无疑会让部分热钱嗅出一定的“味道”。对此,著名经济学家曹凤岐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更重要的是热钱流入对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影响,即使限制合规外资的进入,热钱也可以通过其他非法渠道涌入。”

加大央行冲销难度

  上海证券研究所6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于热钱固有的短期逐利的特点,资本市场是热钱在国内的主要分布区,虽然QFII不等同于热钱,但却是热钱流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内外均衡非常重要,稳定汇率显然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但境外资本流入过快,将加快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升值步伐,加大央行冲销难度。

  有迹象表明,即使作为正规渠道进入的QFII,也有套利汇率的可能。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累计共有10家QFII未在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前10大股东中出现过一次,而这10家QFII获批的总额度至少达7.75亿美元。如此大的额度却没有进前10,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QFII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而是以存款形式存在于货币市场。这无疑又加重了国内流通性压力。

  那么,该如何平衡提高股市吸引力与控制逐利资本对汇率的影响?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张明博士表示,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向均衡水平的升值、将人民币与美元利差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削弱热钱流入中国套利、套汇和套取资本溢价的动机,即仅将资金局限于从正规资本市场获利。
基金60亿抄底落空 被迫做多“托市”陷入两难

    选对一款房贷产品,不仅可以月月省息,更可以让自己做个轻松还贷人...
 
  股市在经历十连阴的罕见大跌之后,昨天短暂回暖并得到延续。6月19日,两市在空方的打压下个股纷纷翻绿,成交量也进一步萎缩,沪指最终跌破2800点。而基金三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近60亿元得抄底资金也最终落空,与此同时,管理层更是表态称宏观调控身处困境,我国股市陷入空前僵局。

基金被迫做多“托市”陷两难

  据媒体报道,针对此次股市出现十连阴罕见大跌,证监会对基金经理的普遍看空表示不满,部分基金公司还因发表对市场看空言论而受到批评。与此同时,也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代销基金的银行分支机构的基金经理,由于向基民推荐基金亏损较严重,无法面对基民不满、抱怨的压力,请假不愿上班。 分析人士指出,基金已经陷入两难境地。

  自5月股市开始不断震荡下跌时起,各种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维护市场稳定的传言就不断。有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基金操控稳定股市,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层的第一张王牌。然而,基金经理必须对基民负责,基金经理不单单讲政治的,更重要的是基金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要为客户服务。

  四川地震发生后,便传出"证监会严令各大基金公司只准净买入"的传言。此次,上证指数遭遇"十连阴"后,更有传言说"管理层要求28家重点基金公司及券商必须进入沪深市场,通过多种手段维护股市稳定"的传闻。事实上,据TopView数据显示,6月13日、16日、17日,基金近期少见的出现了连续三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1.87亿元、28.93亿元和18.96亿元。基金三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近60亿元,成为了推动股市昨日超跌反弹的催化剂。

  然而,股市在经历一天的短暂回暖之后,6月19日再度步入困境,管理层企图通过对基金的操控作用落空,两市在空方的打压下不断下挫,个股纷纷翻绿,成交量也进一步萎缩。沪指最终难以抵抗于14:06分左右跌破2800点整数关。造纸印刷与钢铁两大防御型板块目前跌幅超过了7%,3G板块今天继续走弱,其中中卫国脉和中创信测、亿阳信通都跌停,联通跌幅也超过了7%。

  专家曹凤岐持认为,股市现状是由宏观调控的问题造成。他分析到,去年我们调了很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因为存款准备金率在股市强的时候调没有问题,但是在股市本身就弱的情况下来调整,这种累积效应就爆发出来了。

监管层身处困境

  6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表态,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周期跟过去不一样。但现在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政策缺陷或监管不足造成。而此前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被股民普遍解读为导致A股如此惨状的罪魁祸首。

  对于周小川的这番表态,曹凤岐表示,中国目前的股市政策肯定存在问题,而监管不足可能涉及到股市中的一些非法交易。曹表示,不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代表监管层要出来说话了。但他认为,监管层光说话没有用,要有具体的措施。

  在“救市”问题上,曹凤歧表示,现在监管层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前一段时间的救市措施看来已经无能为力。“监管层的措施此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的救市措施了”。而一直不看好政策市的霍德明很明确地说到:“我不希望政策面有太多的干扰因素,因为中国的股价反映了中国的宏观经济面。” (经济观察网 严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