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进程被指“缓慢”
2011年1月9日,《公约》在中国生效5周年之际,由杨功焕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主持编写的《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发布。 来自经济、法律、医学、传媒等多个领域的五十多位中外专家,为《公约》生效5年来的中国控烟进程打分。 “2011年,公约生效5周年之际,我们对政府的控烟行动打了37.3分,不及格。”杨功焕说。 当时,这份报告提出4点结论:控烟效果微弱、吸烟率居高不下;烟草流行后果严重,成为“第一大杀手”;控烟履约绩效得分很低,与《公约》要求差距巨大;烟草业阻挠控烟工作是导致控烟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央视对此进行滚动报道,引发各方关注。这让不少默默无闻的民间控烟人士,看到了走出书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自民间各个行业的人士,一起推动控烟政策的变化。”杨功焕道。 在许桂华看来,中国的控烟进程缓慢。 “我们在国际上获得的是‘负面奖励’。2008年,我们还因为烟盒包装漂亮而获‘脏烟灰缸奖’。”她说,“金砖国家中,除了中国,其他都做到了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美丽的烟盒包装只有中国了。” 一项对6个吸烟大国儿童的调研中,6岁孩子能够认识一个烟草品牌的,中国第一,“将近86%的孩子都能认得”。 “这就说明,我们的展销店里太多的东西是向孩子们宣传。这些事实,烟草业无视了。”杨功焕说。 有调研结果显示:1996年后,中国的吸烟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吸烟率从63.0%降至52.9%,中国的烟民数量达到3亿多。而不吸烟者中,有7.4亿暴露在二手烟烟雾中。 “在中国,控烟的难度实际上非常大,民众动员做得非常艰苦。但是,这么艰苦的民众动员,反而显示了控烟在中国公共卫生运动史上,(控烟)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事情。”杨功焕道。
去年中国控烟 立法加速推进
作为控烟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民间公益组织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宜群对广告法二审修订稿有不少想说的。 “广告法,我们呼吁了那么多年,希望修。对第一稿不满意(修订后的广告法被一些控烟人士认为依然给烟草公司做广告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比如没有禁止在烟草销售店做广告、没有禁止捐赠和赞助等),我们就开会,致信国务院法制办和人大法工委。”吴宜群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广告法不能给烟草广告开后门。” 每年年末,吴宜群所在的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都会发布当年民间视角的“中国控烟观察”。每一个年份的中国控烟进程,都会被冠以一个主题。刚刚过去的2014年,主题是“依法控烟进行时”。 “每一个城市出台无烟法规都是可圈可点的。比如哈尔滨的法规出台,当地政府法制办、卫生局和疾控中心,地方政府、人大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许多工作,提供了很多支持和推动。”杨功焕说。 2012年5月31日,在“世界无烟日”这天,《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烟雾危害条例》正式实施,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当时有媒体称,这是全国第一部符合世卫组织《公约》精神的地方性控烟法规。 2013年12月29日,也注定会在中国控烟史上写下浓重一笔。 那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对《通知》的意义,“2014年中国控烟观察”这样评价:“随着《通知》的发布,有关烟草控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必然会明显加快;各种形式普及烟草危害知识、阐述控制烟害之必要的教育活动也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赢得公众普遍的欢迎与认同。” 吴宜群认为:“《通知》是风向标,因为它表达了中央领导的政治控烟意愿,其推动作用很大。” “可以说,2014年是中国控烟立法加速推进的一年;2014年是控烟理念在中国深入普及的一年。”“2014年中国控烟观察”这样写道。 尽管各地对控烟法规在执行层面上仍有参差不齐,但随着中央重视,各地立法明显得到了推进。2014年3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条例”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 “2014年,我们的主要精力是在控烟政策倡导上面,比如广告法修订。通过对话决策者、积极提供修改意见、建立好的传播平台等途径,教育公众,让公众能够支持我们的政策出台,传播烟害,远离烟草。”吴宜群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