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互联网票据理财异军突起,引发各方混战。但硝烟味还未散去,2014年12月底中汇在线事件却为票据理财敲响了一记警钟,虽然新浪微财富承诺兜底,却让不少投资者开始重新理解并认识票据理财。业内人士表示,人们应看到票据理财无法兑付后责任难厘定、相关法律缺失等问题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平影影
“谁是第一期?有没有已经收到本息的,在群里喊一声啊。”对于上海地区的投资者张斌(化名)来说,从2014年12月下旬到现在,每天在QQ群里询问新浪微财富的处理进度已经成了惯例。
2014年9月,张斌通过新浪微财富购买了3000元由深圳P2P平台——中汇在线推出的“汇盈宝”票据理财产品,其产品宣称年化收益率为7%,1元起投,产品到期日为2015年3月3日。
一直到2014年12月中旬,张斌绝没想到自己购买的票据理财产品会出问题,他表示自己已记不得当时的宣传页面如何推广,只记得有“银行承兑”“资产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而记者在第3期“汇盈宝”上线时的推广网页上看到,对于该产品,其官方宣传称融资企业均为持有银行承兑汇票的优质企业,票据由指定银行托管,票据到期由银行无条件兑付,是安全稳健的理财产品。
不仅如此,在第3期“汇盈宝”的宣传中屡次出现了“稳健收益7%”“由银行承诺兑付““安全稳健”“100%资金安全”等字眼。
中汇在线公开宣称,1元起投的低门槛,年化收益达到7%的高收益,票据质押、银行承兑的业务模式,趋于零的风险系数,令“汇盈宝”一经上线,就吸引了众多普通投资人的目光,直接促成了投资人的购买热情,销售速度形成秒杀之势,火爆异常,成为了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2014年8月28日,首期发布的280万元汇盈宝票据产品创造了18秒售罄的记录,后期发布的三期也同样快速满标。
然而,2014年12月中旬,中汇在线的产品被曝出无法提现,超过3000名投资者逾2.6亿元本息无法取回。新浪微财富和中汇在线合作推出的两款产品“汇盈宝”和“PP猫外贸贷”亦在其中。
新浪微财富方面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这两款产品涉及人数为4696人,涉及资金约5084万元。
各地投资者奔赴中汇在线所在地深圳讨债的同时,新浪微财富也成为投资者讨伐的对象。
1月5日,新浪微财富表态,将与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实现本金和利息到期兑付,此时张斌心里松了一口气。
“第一期汇盈宝是去年12月31日到期,不知道到底成功兑付了没有。”张斌在焦急等待结果的同时,也对互联网票据理财产生了怀疑。事实上,不仅仅是张斌,其他投资者在群里也会时常询问:“以后还敢买票据理财产品吗?”“以后买股票是不是会更好点?”
对此,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表示,人们在关注事件本身时,更应该看到票据理财无法兑付后责任难厘定、相关法律缺失等问题。
风控管理疏忽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中汇在线借款标类型主要有票据质押、企业过桥贷款、企业信用贷款。其中,新浪微财富作为中汇在线合作平台推出的“汇盈宝”和“PP猫外贸贷”皆属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
所谓互联网票据理财,指的是融资企业以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诺一定会兑现的汇票)作为质押物,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个人投资者直接筹款的借款项目。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是封闭性的理财产品。一旦购买成功,必须持有到期满才能拿回本金和收益。如果未满期,将无法拿回自己的本金、利息。
新浪微财富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在去年12月17日,票据托管银行向微财富口头说明,中汇在线挪用了“汇盈宝”已进行托管的银行承兑汇票。此次“中汇在线事件”的核心问题在于假托管。
与此同时,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中汇在线在发标时并未出示票据,因此不少投资者也怀疑其票据的真实性,即质押票据为假票。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新浪微财富也许没想到银行的承兑汇票会出现问题,“风控管理疏忽了”。
“风控硬伤、假标、假托管、二次融资”被业内认为是此次“中汇事件”的核心原因。
“互联网票据理财核心的问题在于对票据的审核,只要能确认票据是真的,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可以说是没有兑付风险的。”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邓建鹏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若互联网平台要降低票据理财的兑付风险,最主要的是请专业人士去辨识票据,杜绝瑕疵票、克隆票、假票等进入。”
易欢欢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互联网平台应对企业票据的情况进行审核,杜绝假票和伪票。
“企业那边出现问题,资金一定是没有进行托管的;而且资金的询价、项目的真实性是有问题的。”易欢欢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