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民法典编纂的学界思路:修改通则 制定总则
“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就是要通过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的整合,来消除现有立法中间的内在矛盾,促成立法进一步的科学化、司法的更加透明与公正,进一步将人们的权利落到实处。”孙宪忠这样陈述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法治周末记者 蒲晓磊
编纂民法典——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作出了这样的表示。
“尽管只有短短的五个字,但在国内外的法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为什么要编纂民法典?就是要通过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的整合,来消除现有立法中间的内在矛盾,促成立法进一步的科学化、司法的更加透明与公正,进一步将人们的权利落到实处。”孙宪忠这样对记者陈述民法典编纂的意义。
在谈到民法典的编纂思路时,孙宪忠认为,首要步骤就是将民法通则修改为民法总则。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建议,应当先制定出民法总则,然后采用分步走的方法来编纂民法典,可行性比较大。
孙宪忠向法治周末记者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开始着手民法典的编纂工作,“以法工委为主导,吸收几个课题组参加”。
“编纂民法典是当前最重要的立法任务”
“没有民法典,法治大国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没有民法典,我们的法治社会是残缺不全的;没有民法典,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难以得到真正有效高权威的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用了这样的排比句向记者强调。
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依法治国系列研究成果专场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作为重大创新成果,《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以下简称《建议稿》)被中国社科院重点推荐关注。《建议稿》丛书共八卷九册,是由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梁慧星主持的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编写完成,历时近20年。
在李林看来,民法典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成熟完备的重要标志,是公民私权的保护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颁行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等重要的民事法律,但我国民事法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科学整合,编纂民法典就是当前最重要的立法任务。”李林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烟台大学法学院等十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余人,组成了课题组,编写了《建议稿》。
孙宪忠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编纂民法典之所以要进行系统化梳理,是因为在当前的法律中已经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状况。
孙宪忠对记者介绍了他在地方做调查时的一个案例:土地与房屋在自然条件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登记却是在不同部门。土地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登记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某房地产开发商先在土地部门做了登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又去建设部门做了登记。尽管这两个登记是在不同部门,但是法律规定,两个抵押权所支配的对象是完全重合的。
“正是因为权利登记在不同部门,所以才造成了抵押权互相矛盾。编纂民法典,就是要通过立法的体系化、科学化的整合,来消除现有立法中间的内在矛盾。”孙宪忠说。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