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宣传网
 | 网站首页 | 本网动态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本 | 法治资讯 | 舆论监督 | 经济与法制 | 法讯论坛 | 社会娱乐 | 法治视点 | 法律大讲堂 | 法治杂谈 | 反腐前沿 | 法制教育 | 律师在线 | 法治周末 | 中国民声 | 法律法规 | 地方频道 | 浙江频道 | 重庆频道 | 河北频道 | 广西频道 | 信息广角 | 艺术长廊 | 李堂平专栏 | 
栏目更新推荐  
·“创新”业务性质存疑,中信建投因…
·小米再陷“质量门”:被指没掌握核…
·长安汽车因排放超标被罚,过半网友…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银行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索赔”案引争议
·超豪华汽车在华结束高增长
·卡罗拉、雷凌数千辆车被指“隐性召…
·乐视资金链隐忧
点击TOP(10)  
·“创新”业务性质存疑,中信建投因…
·小米再陷“质量门”:被指没掌握核…
·长安汽车因排放超标被罚,过半网友…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银行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索赔”案引争议
·超豪华汽车在华结束高增长
·卡罗拉、雷凌数千辆车被指“隐性召…
·乐视资金链隐忧
·“1元云购”疑踩中非法博彩红线
·辽宁清原:政府违约被判败诉,却又…
图片文章  

小米再陷“质量门”…

基金投资者投诉南京…

今麦郎方便面“天价…

“1元云购”疑踩中非…
 
您现在的位置: 法宣网-中国法治宣传网【原法讯网】 >> 法治周末 >> 正文
《老照片》的温度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中国法宣网作者:武杰 点击数:11638 更新时间:2015/1/29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中国法宣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作品,版权均属“中国法宣网”原创或首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确需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来函联系:chinafxw@qq.com。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法宣网”及作者:“X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据载或讯“XXX(非中国法宣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网络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中国法宣网   E-mail:chinafxw@qq.com  fxwzbs@foxmail.com   QQ:35027344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老照片》的温度〗的最新评论:

           照片的遭遇

           这些年编辑《老照片》,冯克力不知多少次听人慨叹,家中原先有很多照片,可惜在“文革”时被洗劫一空。
           摄影术从晚清传到中国至今的一百多年间,人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影像。但无数的照片难逃被抄检、被藏匿、被销毁、被涂改的种种命运。有的为了保存、藏匿照片,将其固定在了所居日式房子的一扇纸质拉门内,又将外侧贴上同样的纸张。有人主动将家中的照片付之一炬;有的将合照中出了“问题”的人涂抹与剪裁,以证清白。打一个叉,将人脸涂抹模糊,表示自己已经与照片上的人划清了界限。因此,在收集老照片的过程中,冯克力常常见到无法修复的照片、涂抹不清的合影。
           在现场,每当冯克力在大屏幕上换一张新的照片,台下的听众便急急忙着收入手机、相机之中,这些照片展现的历史又多了一些见证者。一位年轻人看着一张附着说明的照片,轻声对身边的朋友解释:“你看他穿着绸缎的衣服,字也写得不错,一定是受过教育的人。”无论见解是否准确,此刻,他便是历史的参与者。
           何况,冯克力也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照片中解读出属于个体的独特信息,多一些角度,多一些认识。

           不宜发表

           《老照片》创办之初,冯克力曾从新华社摄影部的资料室里获益很多。也是在这里,冯克力从已经有些泛黄的纸张里,咂摸出那个年代,颇耐人寻味的拍摄和选取新闻图片的标准。
           这些老照片的下面都附有详细的说明文字,图文对照,一目了然。说明文字多系对图片的批语,诸如“不宜发表”“曝光不足”“左边的人裁去”之类。
           冯克力从这些照片中找到了许多鲜为人知、或者刻意隐瞒的过往。其中一幅是毛泽东与社会学家潘光旦在一起的照片。1951年10月23日,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休息时,毛泽东特意从主席台上下来,与行动不便的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潘光旦交谈。
           毛泽东与别人在一起的照片,大都位置显要,而这一张却是个背影,且站在一旁。冯克力猜测这大概是这张照片“不宜发表”的原因。然而,有的解读者从照片上“领袖谦恭的背影里”读到的是建国之初“国家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殷殷之情”。
           照片定格在了某一瞬间,但其中的意义只有经过历史的洗涤才能获得。

           照片里的真与假

           在现场的大屏幕上,冯克力停在了一张农民劳作的照片上。十几个农民手持锄头,正在奋力挖一个大坑。冯克力让大家猜这是在干什么,答案五花八门。冯克力的答案让在场的年轻人有些错愕:他们在深翻土地。
           这张拍摄于1958年河南襄城的照片,诉说着那个年代“卫星田”的疯狂。当时的说法,土地翻得越深,粮食打得越多,于是各个地方在深翻土地上开展了竞赛,你翻一尺,我翻两尺,你翻两尺我翻三尺。而河南这个县当时把深翻土地的标准定到了一丈二(4米)。在“大跃进”的背景之下,这些随便一个老农便能驳倒的“理论”,却成为金科玉律,成为奋斗的目标。
           而下一张照片,同样是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一个小姑娘坐在“卫星田”的稻穗之上。稻穗能托往一位小姑娘,也许是记者的操作,也许是刻意的欺骗。从新闻的角度来看,这是虚假新闻,然而放进《老照片》,人们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荒唐。
           一张沉默的照片,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信息,有时无需借助更多的文字解读,便可以将人们带入某个特定的时代。不同于教科书的教育,没有刻板的印象,《老照片》保留了更多个体生命的温度,这温度既是个体的,也是时代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合作报刊| 友情链接 |联系法宣网|法宣邮箱| 常用工具|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网站管理 |

     FXW.NAME 法宣网【原法讯网】,中国法制宣传网 | 中国纯公益性独立法制类网站

    Copyright 200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宣网【原法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chinafxw@qq.com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