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英雄今日17时左右着陆
直升机将担负回收工作“主角”,地面用车减少 搜救能力速度更强更快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工程师邓一兵昨天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正常情况,出舱顺利完成后,神舟七号飞船应该是28日返回,具体时间是傍晚5时左右。
昨夜,神七主着陆场——内蒙古四王子旗已经进入临战状态,雷达测控阵地灯火通明,所有搜救人员在岗待命,搜救直升机和地面搜救车辆随时可以出动。
主着陆场今日气象条件良好,没有影响飞船回收的恶劣天气。
救援速度比“神六”更快
对于返回后的搜救工作,邓一兵介绍说:“在‘神五’、‘神六’的基础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对一些搜救设施进行了改进。现在搜救模式和‘神五’、‘神六’有区别,现在是在空中搜救人员,在地面处置返回舱。这样搜救能力比‘神五’、‘神六’要强,救援的速度会快。现在配置了6架直升机,专门进行搜救方面的工作。此前我们对搜救进行了合练,从效果来看,速度还是很快的。”
邓一兵说,及时找到返回舱后,不会立即让航天员出来。“因为航天员刚从太空回到地面,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医生还要进舱对航天员进行处理,这个也需要一段时间。” 返回舱内备有医药包 邓一兵告诉记者说:“返回过程当中,航天员受到重力加速影响可能发生‘生理反应’。按照通常情况,航天员所承受的重力加速不会超过4个G,如果出现‘弹道返回’等异常情况,重力加速可能到十几个G,这样的话,对航天员身体会有一些损伤。在训练当中,航天员一般都会进行重力加速训练,我们的航天员一般能够负担8个G的重力加速。”
邓一兵说:“航天员要注意在返回过程当中他的坐姿,有经验的航天员在着陆的一瞬间会有一些保护意识,就不容易受伤。在返回舱内人都是躺着的,着陆的时候才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航天员受伤的情况国际上曾经出现过,俄罗斯的飞船曾搭载一个韩国游客就因经验不太足,在返回着陆过程中受了伤。”
邓一兵透露,在返回舱内备有医药包,“里面的药物是针对‘落地病’的”。
迎英雄回“家”牧民想方设法
□据新华社四子王旗9月27日电
28日,神舟七号飞船就要带着三位航天英雄回“家”了。这个“家”的条件咋样?
在沿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至主着陆场公路的行进途中,记者看到所有小型塔架都躺在路边,道路在建工程也已停工。一打听才知道,建设部门要求落区内所有影响神七着陆的高大建筑物一律拆除;交通部门让所有在建公路的施工人员撤离落区。
在路上,记者恰巧碰到一位住在落区的老牧民那哈正从城里往家赶。“飞船要是降落在你家旁边咋办?”记者问道。“第一,不聚众观看;第二,不拍照录像;第三,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那哈干脆地回答着,“神七落区的地域面积大,我们每个牧民都有义务全力配合,保障飞船顺利回收!”
那哈说,几个月前,牧民就和边防战士一起,向外来人员发放了3000多份宣传单。“我们要让每一棵草都打起精神,让每一只羊都竖起耳朵,为神七营造安全的家!” 【相关报道】空中搜救航天员 地面处置返回舱 广州日报 神舟七号飞船的顺利升空和出舱活动的完满进行是整个活动的两个关键,两关过后,安全返回成为载人飞船的最后一关,也是载人航天成功的最后标志。神七飞船返回舱将在四子王旗进行回收,着陆场系统已经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据新华社电回家的日子就要到了,人们再次将目光集中到内蒙古四子王旗这片辽阔的大草原上。28日,神七飞船返回舱将在这里进行回收。神七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27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着陆场系统已经做好回收搜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大草原张开怀抱,等待航天员回来。
搜救技术状态有5大变化
“从飞船在好望角上空进行制动、点火开始,我们着陆场系统的任务也随即启动。”隋起胜介绍。
与神舟六号任务相比,神舟七号任务主着陆场的技术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航天员由2人增加到3人。这就要求任务的工作流程、各种保障方案都要按照3人来制定。
二是返回的时间由黎明变成傍晚。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和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都是在早晨落地。虽然落地时天色较黑,但航天员出舱及以后的工作是在白天进行。按目前的发射窗口,神舟七号任务回收现场的部分工作将是在夜晚进行。 三是新增加了空中指挥通信系统。神舟七号任务要求在空中能与北京实现调度通播、语音通信和数据传输。为实现这个需求,科研人员专门研制了空中指挥通信系统,安装在直升机上,去实现从着陆区到北京的不间断通信,为任务组织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搜索救援工作由原来空地协同转变到空中自主完成。按照任务方案,神舟七号搜索救援任务完全由空中分队承担,简称为“空中搜救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这种搜救模式的变化,要求着陆场必须在岗位设置、指挥程序和组织方式上进行改进,以适应任务要求。
五是增加了上升段应急救生任务。
为了配合默契,来自各大单位,涉及到测控、通信、医学、人体科学、气象几十个学科专业的回收搜救人员,提前进入主着陆场,参加由着陆场组织的各种专业训练,并完成了多次合练。
准备工作全部按时完成
与神舟六号相比,神舟七号增加了1名航天员。隋起胜说:“别小看只是增加1名航天员,这使我们整个回收搜救程序和物资保障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回收搜救人员已提前两个月进入主着陆场进行准备,派出人员重新对主着陆场进行了空中勘察,为详细掌握主着陆场的居民分布情况,着陆场系统还组织了各个参与单位,对20000多平方公里的场地进行空中勘察,准确地标注了村庄、河流的地形。“一些危险地貌,尤其是一些沟壑和沼泽地,这些直升机无法降落的地方,我们都要心里有数。”隋起胜说。 着陆场四大功能
据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主任设计师安振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着陆场所具有的测控、搜救、通信和气象保障四大功能。
测控。飞船返回舱距地面40公里以后的测控是着陆场的任务,目的是测出返回舱的落点,指挥各区域的搜救力量前往搜救。测控细分为四项:一是外测,测量返回舱返回的轨迹,特别是出“黑障”区后的运动轨迹;二是遥测,感知和了解返回舱的运动状态和舱内环境,以及航天员的身体状态;三是遥控,由指挥人员给飞船发出指令;四是实况监视,为指挥中心提供决策依据。
搜救。这是着陆场的主要任务,分正常和应急两种返回状态的搜救模式,应急又分为陆上着陆区和海上溅落区。飞船正常返回几率高,所以搜救力量集中布置在主、副着陆场,主着陆场力量配置要比副着陆场强,主要依靠直升机、地面车辆进行搜救。上升段的海上3个溅落区,主要靠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3艘打捞船进行应急搜救。国内运行段的3个应急着陆区,主要依靠固定翼飞机、伞兵、着陆区附近的直升机、医院等进行联合营救。
通信。分天地通信和跨区通信两种。天地通信是指返回舱出“黑障”区之后,航天员与指挥部门和医监医保医生的通话。跨区通信是由于着陆场区站的搜救力量分布在不同地域,要使它们与北京飞控中心保持通信联系,以便指令迅速传达到位。
气象保障。一是主、副着陆场的气象保障,需提前给决策部门提供气象条件,以便尽早决定是采用主着陆场还是副着陆场;二是要提供一系列的预报天气测量数据,并传到北京飞控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着陆场风的分布和运动状态,以便及时修正返回舱开伞点,确保返回舱落到理论落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