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非常时期,灾区更需要火炬激励
作者:叶传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608  更新时间:2008/6/2 10:07:2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法讯网特约撰稿 叶传龙
  北京奥运圣火在四川传递方案确定,原定的绵阳、广汉和都江堰,因受灾较重圣火传递被取消。(6月1日新京报)
  一场不该来的地震给上述地区带来了重创,让灾区人民很受伤。现在,计划中该来的火炬竟要与灾区擦肩而过,又让灾区人民很遗憾,很失?SPAN lang="EN-US">
  提出火炬传递不过重灾区,目的是为了不影响抗震救灾。是的,地震是不幸的,给人民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目前灾区的主要任务就是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但是通过报道可见,灾区人民即使在强震面前也从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在与震魔斗争中同样表现出不屈的精神,对今后的生活始终不失美好的追求。其实,奥运火炬传递只是一种形式,重在传递一种精神,在此非常时期,如果把火炬作为一个载体,更能体现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决心,也是对灾区人民的莫大激励。试想,在当前情况下,有什么东西能替代火炬,比火炬更能激励灾区人民团结一致抗震救灾呢?
  火炬是否在重灾区传递,灾区人民最有发言权。在这条新闻的跟帖中,一些灾区网民对取消火炬传递表示不解,绵阳市体育局副局长也站在官方立场提出了质疑。指出当地各项工作都已准备就绪,可谓万事俱备,只等令下,此时取消火炬传递,让灾区人民从感情上接受不了。中国人期盼奥运,四川人同样期盼。当前,举国关注奥运,人人参与奥运,虽经此难,灾区人民对奥运的热情丝毫未减。如果在亿万民众欢庆盛会,迎接火炬的时刻,却让灾区人民偏于一隅,倍尝孤寂,于情于理,总有些不忍吧。
  眼下,灾区人民不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取消火炬传递并非上策。如果灾区能做到救灾重建与火炬传递两不误,在火炬传递中,不是着眼于营造万人空巷、喜庆热烈的氛围,而是考虑得更为周到,更为人性化,更多地考虑灾民人民的感同身受,对火炬手选拔、传递线路、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微调,让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英模火炬手在家乡传递奥运火炬,把“传递圣火、奉献关爱”这一主题传递到灾区的千家万户,将火炬传递活动推向高潮,料想,这废墟上的另一番风景,一定有着另一番意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