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知恩未报陷绝境--15岁“捡女”许诺“包身”救“哑父”
作者:李爱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94  更新时间:2007/7/24 10:18:03  文章录入:阳小青  责任编辑:维权

        法讯网讯(通讯员 李爱民)7月15日,湖南省邵阳县黄荆乡白马村高石组“捡女”刘捡英跪在“哑父”刘都生前泣不成声,感恩的泪水禁不住地往下流。她万万没有想到,知恩未报“父”患绝症,没有血缘的爱陷入了困境。她不知如何面对,惟一的选择是放弃学业,公开许诺,愿以“包身工”换取“父亲”的生命,期盼有人帮助她实现救父的夙愿。
  今年15岁的刘捡英,一来到这个世上就被父母无情抛弃,是半哑人孤老刘都生捡回她这条命。“父女”俩身居在偏僻的半山腰上,独门独户,缺衣少食,家境十分贫寒。“父亲”在苦难中把她送到了初中二年二期。在学校,她的综合成级一直是班级前5名。她特别奢侈语文,多次获乡学区作文比赛、演讲一、二等奖。因为她知道,语言文字是最为表达她一生中的爱与恨。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一生中爱恨交加,爱的是我有个仁慈善良的养父,他给了我二次生命,在苦难中养育了我,我会不惜一切代价感恩他,哪怕是生命,我都愿意。恨的是我的生身父母,他们为什么要生下我,生下了又为什么抛弃我,直至置我于死地,天理何在?良心何存?我永远不会饶恕他们,老天爷也不会饶恕他们的罪孽!
  这桩鲜为人知的“哑父”与“捡女”的悲情,在偏僻的半山腰延续了14年,引发一曲感天动地的非亲至爱的故事。
  熟悉“父女”俩的人都知道,1994年4月,风雨啸啸,刘都生在离家5公里的马路上发现,一个颤栗的麻袋包中传出凄惨的哭泣声,唤来了许多围观的人群,麻袋包里是一名全身青紫状的女婴。可没有人可怜这位无辜,刘都生把弃婴抱回了家。  
  处于善心的刘都生,时年已年近六旬,孤身一人,靠拾废品为生。为救孩子,他把家里的稻谷和鸡鸭卖掉,将拾废品的钱一并凑上。在离医院二公里的山坡上,刘都生每天背着孩子来回跑三次,长达半年之久。孩子曾四次死过去,刘都生四次把她抢救过来,先后花去医药费5000多元。家里能值钱的东西全部变卖,倾家荡产为孩子治病,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1994年10月,孩子得救了,哑巴给孩子取名为捡英,开始了为她寻找亲人的艰难之旅。他一边像亲骨肉一样抚养无辜;一边挑着孩子拾废品,走村串户,明察暗访,打听孩子的生身父母,用真情四处呼唤,一无所获。  
  刘都生万万没有想到,一时的善举成了终身拖累。绝望中的刘都生,背负养育重任,起早贪黑拾废品度日,好吃好穿的总是让给孩子。一晃5年过去,小捡英慢慢地懂得了自己的身世,甜甜地叫哑巴为爸爸,也不时思念着亲人,有时发呆地祈祷亲人的出现。可一次次祈祷,又一次次失望,“父女”俩相依为命。   
   1999年,刘捡英已到了上学的年龄。可身无分文的刘都生,望着可怜兮兮的孩子,只好到处借钱给她上学,赖着脸皮多次向老师求情,赊课本,直至送进初中。
  长期的抚养拖累,负债6000多元的刘都生,病魔缠绕,十二指溃阳和风湿性心脏病把他逼向了生命的边缘,生活陷入困境。然而,屋漏又遭连夜雨,刘都生的病情每况愈下,举步维艰了。
  今年5月,刘捡英卖掉二百公斤口粮,将平时在校节省的一点钱凑上,强拉着“父亲”往医院跑。经县人民医院等医院检查,结果让她目瞪口呆,肺癌二字像晴天霹雳,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她不敢相信,巴不得医院阴差阳错。可她不得不面对现实。
  医生告诉她,病情已到中期,只要及时治疗还是有希望,但要10多万元医疗费。10多万元对于一个特困家庭来说,简直不敢想象。刘捡英幼嫩的脸庞显得几多焦急与无奈。她悲伤,她呐喊,养育之恩还未来得及报,命运为何如此不公呢!她发誓要救“父”,哪怕只一丝希望,也要尽一分努力。
  “父女”俩手持一纸病历单忐忑不安回到家,不知如何面对。刘捡英看看破旧不堪的家,除了基本不饿肚,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连被褥都是救济物,想救“父”,又怎么去救呢?她强咽苦涩的泪水,想到平时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一点草药知识,每天爬山攀崖扯草药来维持“父亲”的生命。
  刘都生知道自己患的是绝症,不忍心让捡英付出得太多。在他生命不多的日子里,惟一的希望是让孩子另找归属,完成学业,长大成人。
  刘都生几次托村民为捡英找续养人,延续他的爱心。可刘捡英怎么也不愿接受。她心里明白,“父亲”为难之时,最需要的是真情,是贴近和照顾。养育之恩还未报,怎能过了深山忘了土地呢!她誓言:为了“父亲”,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哪怕是生命,我都愿意,一定要伴随“父亲”到生命的最后!
  万般无奈,刘捡英愿放弃学业,公开许诺,以“包身工”换取“父亲”的生命。谁能帮她救“父”,她可签定“包身”协议,打工偿还,甚至终身。期盼有人帮助她实现这个夙愿。

   刘捡英家附近的联系电话:1378913282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