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共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
作者:孙承斌等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3247  更新时间:2006/10/8 7:50: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据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记者孙承斌、李斌、李亚杰)金秋时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

关键时期的战略举措:和谐社会建设,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

《周礼》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柏拉图的“公正即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制度”……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建设一个富足祥和,人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充满活力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实现这一美好理想的正确途径。在血与火的磨砺中,在风和雨的洗礼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追寻着社会和谐的民族梦想,写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逐步明确、日益重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说:“我们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为争取社会和谐而奋斗。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这种伟大奋斗的现实表现。”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我们正面临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号召。

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深刻内涵和主要任务。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又深入各地调研,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论断。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