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入2006中国十大政界新闻人物
作者:重庆商报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  点击数1475  更新时间:2006/12/1 10:36:0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据重庆商报讯《小康》杂志日前评出了2006年中国十大政界新闻人物,并作出如此评价:他们不仅仅是因为位高权重而让人景仰,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把理想和责任置于一个更高的境界,并用行动和成就为自己代言。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

数年坚持不懈不怕得罪人

2003年6月,刚连任审计长的李金华以“空前激烈的措词”点名批评了财政部等四家中央部门,“审计风暴”一词在媒体和社会上不胫而走,“铁面审计长”也由此成为公众对李金华的赞誉。此后连续四年,“审计风暴”都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评价,“做一件‘得罪人’的事情容易,难得的是坚持不懈地正确地做了一件又一件‘得罪人’的事。”

中组部前部长张全景

高调直言官多为患

“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2006年8月,中组部前部长张全景对媒体公开评价中国目前“官多为患”。

“党委减副”改革,可以追溯到张全景任中组部部长时,当时他曾向更高层提出“高度兼职,减少领导职数”的建议。已经实施7年之久的省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体制,一定程度上也源于张全景的建议。

香港卫生署原署长陈冯富珍

出任世卫总干事的华人

2006年11月9日,世界卫生大会审议并批准中国政府推荐的陈冯富珍为世卫组织下任总干事。她由此成为第一位能够担任联合国机构领导的中国女性,也是第一个担此要职的中国人。

现年59岁的陈冯富珍,1994年成为香港卫生署的第一位女署长。任职期间,帮助香港民众成功度过1997年禽流感疫情和2003年非典危机。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

成功改善河南的形象

前几年,媒体对河南的负面报道较多,影响了河南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徐光春2004年12月上任后,公开对媒体说,河南要发展,中原要崛起,必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改善和提升河南的形象,把一个真实的、发展中的河南展现给世人。2006年2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河南人魏青刚、洪战辉当选。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少林寺参观访问,极大提升了河南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

成功战胜百年旱灾

2005年12月,汪洋从国务院副秘书长任上调至重庆任市委书记。2006年6月~8月,连续两个月,重庆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高温大旱,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达80亿元。

汪洋一直奔跑在抗旱第一线,“GDP可以少,人命要确保”成为抗旱防灾的大原则。在他的领导下,重庆最终“减产不减收”,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了“有灾无难”。旱情结束,又投入组织预防“大旱之后可能的大汛”,最终经受住了“天灾”的考验。

山西省省长于幼军

坐上火山口减少矿难

2005年7月,于幼军从湖南省委副书记调任山西省代理省长。2006年1月,他以全票当选为山西省省长。

自从来到山西后,一方面关停4000多家非法煤矿,另一方面并转4000多家合法小煤矿,在全国率先实行采矿权的有偿使用和资源整合,建立推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政府和企业筹得百亿元的治理资金。今年以来,山西矿难死亡率明显下降,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江苏省副省长仇和

争议书记升为低调省长

2006年1月,仇和当江苏省副省长。上任后,他对媒体非常低调。他此前是宿迁市市长、市委书记。从沭阳县委书记升任到宿迁市委书记的9年期间,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他既强力反腐,甚至以扣除公职人员工资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又是强制拆迁、强令国企改制“以卖为主”、要求犯错市民在电视上公开忏悔的指挥者,还是最早在全国完成干部“任前公示制”等民主制度建设的试验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