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全国80岁以上老人今年有望享受统一高龄津贴
作者:陈荞 郭鲲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点击数663  更新时间:2010/3/11 9:10:46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谈心
代表委员支招养老民政部官员透露80岁以上老人可享高龄津贴

  “托老所”将普及全国社区

  据京华时报报道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热点,多名代表、委员就养老问题提出建议。昨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今年民政部将统一高龄养老津贴制度,全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享受津贴。同时,民政部正在进行相关规划,将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并开展专业护理员的培训工作。

  高龄津贴制度有望全国统一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代表声音:全国人大代表李国玲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两个年轻人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无力、无暇应对的问题日益凸显。

  李国玲认为,养老问题关键的是确立政府资金投入主渠道作用,应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困难老人、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推动老年福利由救助型向普惠型发展。

  官方回应: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目前我国的高龄津贴制度很不平衡,除上海、北京、天津外,在省、自治区一级只有宁夏进行了统一规范,规定按月给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其他很多地方都是零敲碎打,比如有的地方规定是给90岁以上老人发高龄津贴,有的标准是80岁。

  “很有意思的是,宁夏都统一发放高龄津贴,很多沿海发达地区反而至今未能全省统一。这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经济水平的问题,很多地方在具体项目上规划得太少。”王振耀说,民政部今年想在全国统一高龄津贴制度,因全国90岁以上的老人相对较少,民政部提倡以省为单位向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目前相关文件正在起草中。

  社区建托老所白天照顾老人

  老人们每天早上到小区附近的日托所,日托所提供棋牌、读书看报、康复理疗等服务。这样子女放心,老人也满意。

  委员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简少玉建议社区仿照托儿所,成立日托式的“托老所”。简少玉认为,绝大多数老人首选居家养老,其次才是进养老院。但子女要上班,老人大多一人在家面对所有的生活问题。建议街道、社区仿照托儿所,建设老年人日托所,把居家养老和日托服务结合起来。老人们每天早上到小区附近的日托所,日托所提供棋牌、读书看报、康复理疗等服务,还可以举行专题讲座,为老人们讲饮食科学、健康保健知识。托老所由政府买服务,这样子女放心,老人也满意。

  官方回应:王振耀表示,民政部目前正在做规划,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为社区里的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在这个工作中,政府可以牵头组织,引入民间组织来做具体的工作,比如小型的民办养老院与社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等。

  “过去我们都是在关注健康老人,当我们健康的时候没有想到残疾的老年人,当我们不能动了时,我们没有声音了。所以现在一定要关注行动不方便、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王振耀说,全国的社区都应该普及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在乡村建应该更容易,有房子有空间,只要当地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就行。“不管怎样,日间照料中心先简单建起来,那些老年人等不了,关键要行动起来。”

  王振耀表示,北京这方面做得很不错,已经开始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残疾人)建立社区托老(残)所和互助点,解决老年人、残疾人日间生活照料困难的问题。今年民政部将召开全国性的会议,把北京和其他地方好的经验推广开来。

  养老护理员将启动培训

  目前我国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现在全国约有两万多名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但实际需求可能在1000万左右。

  代表声音:李国玲代表表示,入住养老机构的对象多为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对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依赖度更高,因此,缺乏专业化服务队伍也是发展养老机构的一个软肋。

  李国玲建议,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的规范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确保养老服务人员的权益,逐步建立起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体系,确保他们的职业发展。

  官方回应:王振耀介绍,目前我国专业护理员队伍极其稀缺,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具备专业知识。据统计,现在全国约有两万多名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但实际需求可能在1000万左右。现在民政部正在联合专家组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方面的规划。由于涉及教育等多部门,而且现在对这一问题还不熟悉,因此在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基地建设、考试标准等方面很难达成一致。

  “现在大家一提到建培训基地就想到建房子,就不能先租房?不能先编课本、学习国外经验?”王振耀说,规划稿已经几次更改,仍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课程编制上,一提到课程就讲到护理的重要性上了,怎么护理、怎么管理却没怎么提,“可以说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我们现在连做这个规划的专业人才都很缺乏”。王振耀表示,不管如何,民政部希望今年在养老护理人员方面能有一个大的启动,比如先建立培训基地、启动相关培训工作等。

    着手建立老年人护理津贴制度

    目前的中国,并非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却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基数增大,高龄老人比例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这些都是目前中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为此,中国民政部目前正在着手建立普惠型的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以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

数字解读

  1000万

  截至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且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

  4.37亿

  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每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80岁

  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15张

  我国现有养老床位仅250万张左右,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不到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70张的水平。

  热点事件

  多省将试点儿童大病救助制度

  新闻事件

  2009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室偶遇白血病患儿李瑞。总理得知李瑞因家庭困难看不起病,家人准备带他回老家时,当即嘱咐随行人员安排孩子进京治病。李瑞入住北京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后,国办工作人员到医院将总理捐献的1万元交给李瑞的家人。此事引起社会对患白血病等大病儿童的关注。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处长郑远长介绍,去年江西、辽宁等地率先开展了儿童大病救助的工作,今年民政部将在全国八九个省全面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儿童重大疾病的慈善救助基金制度与其他基本医保制度的衔接机制。

  郑远长说,患有大病的儿童,先经新农合或医保报销后,仍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给予医疗救助,再由慈善组织给予相应的大病救助金。该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组织,依托各省市慈善机构,建立儿童大病救助基金,专门针对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儿童进行救助。郑远长表示,儿童大病救助资金主要来自社会募捐、彩票公益金等,同时政府也会给予慈善组织一定的财政资金补贴。

  热点慈善问题可能写入慈善法

  新闻事件

  事件:2009年10月,新华都慈善基金在京成立。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将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元的有价证券捐赠给慈善基金。此事在引起巨大关注的同时,也引发质疑——民间慈善基金如何公开透明?基金是否为避税而设?如何保证资金全部用于慈善?今年年初曝出的明星诈捐门也再度引发公众对慈善问题的关注。

  慈善捐赠问题也是参加此次两会的代表和委员的一个关注热点。全国政协委员许家印昨天公开表示,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的突破,并要健全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在慈善机构内部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整个过程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捐赠数目、公开捐款细项、公开捐赠对象、公开救助过程、公开救助金额、公开救助结果等。

  昨天,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慈善法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正在进一步修改阶段,民政部提交的慈善法草案中,也提到了“慈善机构应及时向捐赠人反馈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内容。对于社会上一些与慈善有关的热点问题,慈善法在修改过程中应该都会有所涉及,比如去年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捐赠大额股票,对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慈善捐赠中的诈捐、赖捐现象等如何处理。

  王振耀强调,慈善法是一部法律,并不神秘,草案确定,进行公示时,全民都能参与其中提出意见,并最终由全国人大审议表决。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陈荞 郭鲲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