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异味成多地自来水“通病”
作者:汲东野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9715  更新时间:2014/3/19 10:25:59  文章录入:李堂平  责任编辑:news
       ◎从2014年1月至今,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已达10起。其中有6起,相关部门对水质的取样送检后得出异味水检测合格或达标的结论
       ◎尽管自来水异味事件频发,但在公开报道中,极少有因为饮用异味自来水而导致身体不适的案例
       ◎在一些自来水异味事件中,造成异味的是有毒化学品苯酚。一些地方还针对自来水异味问题,对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3月14日,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作为居民饮用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自来水问题在多地出现。其中,异味堪称自来水的“多发病症”。
       据法治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1月至今,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媒体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已达10起。
       在这10起自来水异味事件中,有6起自来水异味事件,相关部门对水质的取样送检后得出异味水检测合格或达标的结论;另有两起,截至法治周末记者发稿,水质检验仍在进行中,或是污染情况仍在调查中,并无后续公开报道;剩余两起,相关部门均已找出污染源,并已给居民答复。
       异味自来水虽然可能被打上合格或达标的标签,但公众的质疑声却没有因此而消散——
       异味自来水为何在多地出现?造成自来水异味的原因究竟有哪些?长期来看,异味自来水有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如何打消人们对“异味自来水居然合格”的疑虑?从公开报道中,我们尝试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异味与“达标”,一对难以解释的矛盾

       2013年,杭州自来水四度出现异味。此前,环保部门虽多次采集水样检测,都未发现指标异常,也一直没有查出异味的原因。
       今年1月16日,有记者从浙江省环保厅获悉,杭州自来水异味“元凶”已经查明。其中水样经过多轮专家综合论证,基本认定引起异味的主要物质是邻叔丁基苯酚。目前10家涉及这类物质的企业,均已采取停产停排等控制性措施,自来水水质已持续稳定回复正常。
       邻叔丁基苯酚是一种低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如若在高浓度情况下大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邻叔丁基苯酚主要用于抗氧化剂、植物保护剂、合成树脂、医药、农药中间体及香精香料的原料,对眼和皮肤、黏膜有中等刺激性。
       2013年12月19日,在由杭州环保、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杭州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张利华曾表示,杭州水质是安全的,但同时建议年幼体弱及老人饮用桶装水。
       杭州市水务和环保部门一致认为自来水煮沸后可以饮用,但是,许多市民出于“更安全”的考虑,还是选择购买瓶装水或桶装水等其他饮用水。
       除了杭州,仅2014年1月至今,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0处地方,都曾有自来水异味事件发生。例如,在湖北武汉黄陂区、安徽宿州市的某公租房小区、湖北随县澴潭镇、山西天镇县张西河村、甘肃兰州市、上海崇明县等地,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自来水异味问题。
       而在这些事件中,一半以上的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均为达标。
       尽管如此,居民们的心态也多和杭州居民们相同,很难信任环保部门“水质合格”的结论。他们只有一边期待着有味道,甚至有颜色的“达标水”变好、变清,一边开始忙着囤积桶装水、瓶装水,或另寻其他“水源”。
       正如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所述:自来水出现了异味,按照常理,必然有其来源,但一来相关检测结果属正常,二则专业执法部门也无法找到这个源头,这里面显然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