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端午节,难忘的记忆
作者:王艳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20  更新时间:2007/6/9 15:57:0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十多年前。也是这样的季节,清晨凉风习习,人们都趁早开始一天的活计。卖菜的小贩匆匆地到蔬菜批发场地狡黠地和从各地开大车、开三马来的菜农谈价钱,廉价地批一车菜,然后全天守着固定的摊位,招揽顾客。
     我们住在县城里,更喜欢那些沿街串巷吆喝卖菜的农民。愿意买他们的,一来方便,二来便宜。你一喊,他们就应声把驮着两大筐菜的自行车推到你面前,一副朴实、善良的样子,让你觉得亲切,没有心理上的距离感。他们大都是小块菜园种菜,自家吃不完的,出来卖,不图多赚几毛钱,说话很真诚,甚至让人不好意思还价。
     什么都有卖的,看季节了。端午的前几天,妈妈正琢磨着包粽子的事儿。自家包的,好吃又实惠,花样也多,花生馅的,红糖馅的,红枣馅的,芝麻馅的……好多好多种,只要你能想出来,就能包出来。包粽子得作些准备工作,家里都备齐了材料,只差粽子叶。妈妈说不用急,等着来卖的。果然,一个大早晨,我们就听见吆喝的,喊过那人才发现是一个隔了好几层关系的亲戚,我不认识的。他跟我们说别要那些叶子了,卖剩的,太窄,不好用,让我们直接去他家种的苇子林里现摘些用。
     苇子林不太远。第二天起个大早,爸爸让我和姐姐穿上长袖褂子、裤子,蹬着自行车到了那里。一片青绿。细直的苇杆随风轻摆,嘶嘶的相融声里含着凉爽的味道。说是"林",也不大,只是纵里深。拣又宽又大的叶子摘了满满一把,当我们心满意足地向那个亲戚告别时,他又热情地让我们参观了他养的一块荷塘。很小的面积,但密密的圆片叶子托着三四朵娇小的莲花,淡绿,油绿,粉红,粉黄,很有几分诗情。他讲,莲花扎根不深,附近有这个水源,容易吸收水分,况且这个东西又好看,为着观赏,也就养了。说着,他卷起裤腿儿跳到塘里拔出两块藕送给我们。丝丝连连的根须都很完整。其中一个还顶着朵新开的莲花。
     我们那里是很少见到这个的,所以如获珍宝。一到家,爸爸就在院子里二分地大小的菜园里挖了个浅浅的坑,灌了很多水,渗了灌,灌了再渗,直到坑里有了足够的泥糊才把藕插进去,然后接着浇水。那莲花像长在荷塘里那样又长在了这里。爸爸说,再过些日子,另一块藕也会慢慢长出莲花的,和这朵一样漂亮,一样粉红。妈妈洗干净苇叶,放进桶里,压块小石头,再接满水,浸泡起来,这样用时会很柔韧。泡糯米,泡红枣,洗花生,炒红糖,搓成球,剪好一段段棉线……傍晚时分,就动手包了。
     我还和伙伴们拽了艾叶(端午习俗,老人说它避邪)装到缝成各种形状的小布袋里。挂脖子上, 使劲闻着它的香气。粽子当天晚上就煮好了,但不能立刻吃,妈妈说要闷一夜才能又粘又香的。我和姐姐就怀着无限的期待睡了一夜。粽子在大铁锅里睡,莲花在水面上睡,藕在泥里睡,它们又都在我的梦里睡……
那年的端午节溢满了芬芳。
     现在家搬到市里,住楼房,住单元房,早已习惯了没有泥土气息的生活。可我总抹不去记忆里那片苇子林鲜亮的颜色。也许那片苇子林早没有了,也许那个亲戚早已白发苍苍,没有兴致经营那块荷塘了。
那年,只是那年了。又是一个端午节,我怎么也想不出超市冰柜里那些硬邦邦的粽子的味道。
      飘香的端午节,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飘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