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民族院校,经常会有熟悉或陌生的人问我:“你是什么民族的?”对于这个问题,我通常都用一句话敷衍过去:哦,我没有民族成分。别人通常还会问:“没有民族成分?没有民族成分也是一种民族吗?”是的,我没有国家认定的确切民族成分,我是穿青人,在我们的身份证和户口簿上就是这样登记的。
穿青人是贵州独有的土著民族。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又叫“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有关,后期叫“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自称。
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向来有好多种说法: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还有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傅有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时间久了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笔者所在村子及附近村寨的穿青人祖籍都为江西,证实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至于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尚待相关学者的研究来证明。
如果说我们穿青人的确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这的确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穿青人的形成过程是汉族的少数民族化过程,这和今天的少数民族汉化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究其根源,大概因为土著民族是当时当地的主导,在生产资料和人数上都占有优势地位,人数少、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汉族被其同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穿青人的民俗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婚姻、丧葬习俗为甚。 婚姻。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婚礼分为“点礼”和“圆房”。如果你有机会到穿青人聚居区,一定可以看见很多女孩子的左手留着长长的指甲,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穿青人的女孩子,都要把自己的指甲掐进喜欢的人的手心里,让他的鲜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如果你在穿青人聚居区被一个女孩子用指甲划伤了手,呵呵,那么我想我应该恭喜你了。
丧葬。穿青人的丧葬也有一套富有特色的程序:穿青人的老人过世,有草鞋荐亡、竹棍报丧、买水浴尸、垫鸡鸣枕、火把送葬、鹊窝掩井、拔牙等七种习俗。以买水浴尸为例,即老人逝世后,由孝子在河边烧香、纸哭死者,然后将金属币投于井中或河中,再取一桶水带回家,先舀一碗放在神龛上,余下给死者洗身,孝子还要喝一点洗尸水。晚上孝女孝媳用柳条蘸神龛上的水洒放死者,边洒边哭嘱死者:“要喝阳间清凉水,不喝阴间迷魂汤”。
以上这些可不是存在于民族志中的记载,而是现在的穿青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笔者的家乡,这样的婚礼和丧葬时常都在上演。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我的民族——穿青人的来历和文化特色,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聚居于边远地区的待识别民族,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我们有着传承千年的民族历史,在和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穿青人一直固守着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因为自己是穿青人而自豪。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必将伴随着穿青人的历史而永久存在下去。这种情结,也是穿青人之所以成为穿青人的缘由,是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缘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