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药无不良反应”是认识误区,谨防虚不受补
作者:高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83  更新时间:2009/11/24 9:11:3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法讯网撰稿人 高亮

   长期以来,中药的不良反应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盲点。有的人甚至认为有病吃中药可以治病,没病吃中药可以强身健体。当身体不舒服时,经医院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为,于是就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病急乱投中医,然而却适得其反,甚至陷入越补越虚的恶性循环中,病症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既浪费了钱财,还常影响工作和生活,弄得身心疲惫,虚不受补,疑神疑鬼,到底是怎么回事,体虚真的如此难治吗?怎样花最少的钱,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如何让体虚在较短的时期得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

    调理身体的药物,配伍很重要。有人诉说,服用炖人参后,心烦,难于入睡,觉得燥一些。这可以在炖人参时加入麦冬10粒,以减少燥性。麦冬有清心养心之功。

    进补要对路“一药一性,百病百方”,如果不对症下药,就可能越补越虚!各种冬令进补药只能适合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证。每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病证有别,体质有异,所以冬令进补必须对路,因人因证因病度身定制,“一人一方”有针对性地进补。虚证有阴虚、阳虚、血虚和气虚。切忌滥补、过补滋补药大多气厚味腻,滥补会“物极必反”,过多进补超出人体对营养物质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会出现其他副作用,若不经辨证,或诊断不明,可造成补而不当,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情况下,不可过早进补,原则上先清除外邪后再进补。当外邪比较轻微,也可在补剂中加入固表祛邪药物,如黄芪、防风等攻补兼施,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目的。

  用药不当。药性不明,选药不当,理应温补而大补,或药力过峻,药量太大,机体难以接受,也会出现不良反应。

  忽略时令。治病必须参照季节时令,以及当时的气候特点。如春季阳气上升,秋季燥气当令,用燥性的补阳药,容易上火,出现口燥、咽干、便秘等。

  调养失宜。如果缺乏必要的调养,也会妨碍对疾病的治疗,如阴虚病人应忌食温燥助阳食品,如羊肉等,否则,即使滋阴药用之恰当,也难以发挥疗效。

  无虚不补对那些身体健康并无任何虚证表现者,尤其是青少年,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补。有些人对冬令进补期望值过高,认为进补总比不补好,原本身体健康,也指望通过冬令进补来个所谓的“超常发挥”。其实冬令进补以补为主,兼顾治病祛邪,主要作用是使因虚致病或因病致虚者,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到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所谓“超常发挥”是不实际的。对健康的人来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均衡营养与适当运动更为重要,而且完全能代替药补。

  切忌滥补、过补滋补药大多气厚味腻,滥补会“物极必反”,过多进补超出人体对营养物质正常吸收的承受能力,也会出现其他副作用。小儿消化系统处于未发育成熟期,进补不当或过多都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小儿不宜进补。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在滋补药中应增加健脾开胃药物,并减量缓缓调服,一旦出现厌食,脘腹作胀较重者,应暂停滋补药,先调理好肠胃再服。  

  中药的煎煮很讲究,并不是吧水煮开就可以了,有些药要先煎有些药要后下,有些药要溶服,不同的药物,煎煮方法不尽相同。

  总而言之,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即使是非处方药,它的使用安全也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合理使用中药。自行购买服用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使用不当或滥用引发不良反应,并要尽量避免联用药物,药物品种越多,毒副作用越严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