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山留下的照片并不多,这是他比较喜欢的一张(翻拍)
26岁当上村支书为了让巴沟人吃饱饭积劳成疾32岁便切掉一叶肺
63岁时满身疾病、已是千万富翁却再次出山当起月薪480元的村支书
一心要将巴沟打造成“微缩版郑东新区”可天不遂人愿他走得太早……
他叫张可山,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
他,是个富翁,拥资千万。
63岁的时候,放弃了自己的企业,一个月领480元的“工资”,成了巴沟村支部书记。
他倔强,凡事必争第一,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雷厉风行,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还是个烟鬼,一天三四盒,烟灰缸的烟头经常堆成金字塔,毫不顾及自己仅剩一叶的肺。
他,就是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可山。
他把脏乱差的巴沟,打造成满是鲜花、杨柳、公寓楼的现代化村庄。
至今,巴沟人仍在使用着40年前他带着大伙修好的灌溉工程,那次工程他献出了自己的肺。
这次,他为巴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商报记者马静文/图
身世
三升米将他换给了养父母
所有坚强和品格高尚的人,总有着艰辛的经历。
1942年,父母老来得子,生下了张可山。儿时的他就下田干活,而且总是吃不饱。
13岁那年,对他来说是幸运的,他到兰州刘家峡水利中专上学,因为在学校就能免费吃饱饭。
一年多后,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张可山退学了,开始给人拉架子车,到荥阳走个来回,他靠这个养活了父母。
和他一起长大的焦德水说,张可山是个苦命人,却是个在苦命中坚强的人。
父母去世后,有人告诉他,他是抱养的,他的亲生父母为了三升米将他换给了养父母。
后来,自然灾害,许多人饿死了,不想饿死的人选择去乞讨。可张可山不乐意,他觉得这样没骨气,“总有别的办法”。
于是,他和焦德水一起跑到驻马店、灵宝等地换粮食,用粮食的差价养活了自己和家人。
看着满世界饥荒,张可山感慨,“如果当时父母不把我送走,我可能已经饿死了”,他就这样原谅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开始承担赡养的义务。
他的世界观认为,一切的悲剧都是因为吃不饱饭而引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