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退不出的贫困县
作者:李飞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点击数2397  更新时间:2014/3/19 8:22:37  文章录入:李堂平  责任编辑:news


法治周末记者 李飞
       针对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只戴不摘"现状,在制度层面上的破题或指日可待。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3月9日透露,扶贫开发法正在修订中,新法将制定科学标准,完善贫困地区的识别机制和退出机制,防止“钻空子"。
       这意味着,建立国家级贫困县退出机制,已经提上了日程。
       近来,在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可谓密集表态。
       前不久,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表示,针对国家扶贫重点县只进不出或进的多、出的少的现状,要研究可行的贫困县退出机制。
       在王国良提出的“一揽子”计划中,包括将推进降低贫困县GDP考核权重,转向主要考核扶贫工作的改革,并研究可行的贫困县退出机制。
       这项正在酝酿的改革,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认可。但在贫困县的工作人员看来,想要让贫困县退出形成机制,似乎没有那么容易。
       “贫困县取消GDP考核,想法虽然好,但可能治标不治本。只要市里、省里还看重GDP,贫困县的考核就无法独立。”湖南省某贫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陈立无奈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为入选“暗战”不断

       “当初为了评上国家级贫困县,大家都在努力,特别是处在贫困标准边缘的县,如果没有过人的实力,很难争取到贫困资格。现在想让大家退出去,估计没有人愿意。”陈立告诉记者。
       所谓国家级贫困县,并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理解为中国最贫穷的那部分县,而是指国务院扶贫办在一份名单中认可,从而能获得从国家到地方各类财政拨款和援助的贫困县区。
       为此,国务院扶贫办第二次拟定这份名单时,就将名称从“国家级贫困县”改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以将关注重点从“贫困”转移到“扶贫”上来。
       不过,“贫困县”这个词上口又好记,在老百姓心中并未被取代。
       从1986年国务院扶贫小组第一次开始制定贫困县名单,到如今28年,这份名单总共只有四个版本。
       最新的这批“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名单是2011年公布的,共有592个县市入围。
       有关人士透露,在名单采集之初到名单公布之前,各地政府“暗战”不断。不但要确保有真实的贫困区域可供考察,还要有深厚的政府关系作为入选保障,以确保自己不会被更贫困的地区挤下去。
       “当时,我们最羡慕的是黑龙江省海伦市,因为我曾经在黑龙江呆过几年,对这个大豆之乡的经济有所耳闻,但当扶贫名单下来后,发现他们跟我们一样身处扶贫县,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过巨大的努力。”陈立回忆道。
       陈立口中的海伦市,正是之前以“贫困县建亿元政府大楼”震惊舆论的矛头所指。来自海伦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数据显示,这个县级市在“十一五”末(2010年)时,还是一个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95元,年均增速高达19.5%的小康县。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救助和政策倾斜,开始把眼光瞄上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记者从该市的申贫报告了解到,到2010年11月申报时,海伦市的财政数据已经变为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近17万人,70%的农户靠借贷、借款维持生产生活,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扣除人员工资和上划后,全市财政收入亏空高达3.5亿元。
       而随后几年的海伦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是6823元,2012年是7920元,2013年是6682元。
       这样的数字前后判若云泥,无疑令人惊讶。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名贫困县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海伦市此举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原因就在于贫困县帽子的“含金量”,一旦评上贫困县之后,各项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便源源而至。

       贫与富靠数据“打折”

       法治周末记者接触到的多名贫困县工作人员,对海伦市这样的小康县成了贫困县的结果,都并不感到意外。
       湖北省麻城市扶贫办主任张绍文对记者表示:“要知道,在当时的贫困县评比时,有不少还是全国百强县,这对那些穷得挤不进贫困县的地区来说,无疑是个讽刺。”
       记者通过对比彼时的国家贫困县名单与国家百强县名单发现,包括内蒙古准格尔旗、云南富源县等多地都出现在两份名单中。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让贫困县与百强县产生了交集?
       “到底是百强县还是贫困县,这要看怎么去计算以及怎么上报。身兼两职的秘诀就在于,学会‘打折’。”陈立告诉记者。
       他所谓的打折,其实是将地方经济数据打上折扣。因为贫困县的评选并非处处落到实地,更多的还是以审计数据为主。而审计数据多为地方经济数据的平均值,如何平均就成了一门学问。
       如海伦市当时之所以标明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正是因为2010年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人均低收入标准为1300元。
       这种恰好达标的数据往往是经过加工的,如将当地经济作物的产量及收入打折,调低平均售价,这样农民的收入计算自然会降低。甚至直接虚报,少报经济数据也是有可能的,只要争取到贫困县的指标后,对市里也有好处,往往大家都不会阻碍。
       而想要争当百强县的时候,数据则用上了另外一套。
       “最重要的是,你的关系还得够硬,这样你的数据才能交得上去,令人信服。”陈立透露。
       对此现象,法治周末记者向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求证,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不可避免。因为在数据统计上,在国内常常出现不同版本。
       比如城市化率:一个数据是按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但如果是公安部按户籍人口统计的数据,非农人口却只有35%左右。两个数据之间差了十几个百分点,涉及到人口数上的差别就达近两亿。
       这些模糊人口,正是百强县还能身兼贫困县的关键所在。如果要评百强县,就可以减掉几万农村人口,人均收入就高了;如果评贫困县,可以再加上几万人口,拉低人均收入,就可以达到贫困县标准了。
       有了这两个数据差,想要什么结果都可能用数据勾兑实现。连百强县都能在贫困县中安身,想要让贫困县退出有多难?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