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财富水平提高,医疗旅游市场在全球扩张。数据显示,到2012年,全球医疗旅游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亿美元,医疗旅游市场正以每年25%的速度迅速扩张。而中国已成为医疗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地之一 医疗旅游看上去很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享受到小到美容整形、大到重症手术等服务。但是在这样火爆的市场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医疗旅游暗藏的风险,比如因为种种原因接受无资质医院的诊疗而使得生命安全受到损害,且一旦纠纷发生,跨国维权的难度也非常大
法治周末记者 张舒
据大韩整形外科理事会披露,一名中国女患者于2015年1月27日在首尔一家医院接受整形手术的过程中,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陷入脑死亡状态。 尽管医院方面对事故原因三缄其口,但仍有韩国媒体报道称,该患者或因麻醉剂使用过量引起了副作用。 消息一出,日趋火爆的医疗旅游市场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年来,随着航空交通更为便利,可供人们选择的医疗目的地日渐增多:去韩国做整形手术、去瑞士做抗衰老疗养、去日本做健康检查、去美国做肿瘤手术。医疗旅游俨然成为全球新兴的重要市场之一。 所谓医疗旅游,世界旅游组织将其定义为“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覆盖范围小到美容整形、大到重症手术,人们可在求医同时体验异国风情、文化。 资料显示,国际医疗旅游业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萌芽,当时的拉丁美洲国家以价格相对便宜的牙科、整形等服务吸引欧美病人南下。 经过30年的发展,医疗旅游市场已在全球迅速扩张。美国医疗网站“病人无国界”总裁Woodman曾对媒体表示,全球人口老化、财富水平提高、高素质医院增多,推动了医疗旅游业的发展。“这在亚洲尤其明显,上百万病人因为本国的医疗服务不全,转而到泰国、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甚至美国和英国求医。” “病人无国界”的数据显示,2000年国际医疗旅游业的总产值不足百亿美元,到2012年,医疗旅游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亿美元。医疗旅游市场正以每年25%的速度迅速扩张。 在这其中,中国已成为医疗旅游最主要的客源地之一,力量不容小觑。 在国内某网站发布的一份关于“是否会选择医疗旅游”的调查问卷中,法治周末记者发现,有50%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去境外医疗旅游”,近30%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而明确表示“不会选择”的只有22%。 然而,随医疗旅游热而来的,是逐渐增多的涉外医疗纠纷案件,这给正在应运而起的医疗旅游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身在异乡,一旦出现纠纷,维权是非常艰难的。”北京律师协会医药卫生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良钢向法治周末记者感叹,“选择跨国‘医疗旅游’一定要谨慎。”
多国医疗旅游业青睐中国人
“未来10年是我国公民赴海外医疗旅游的增长期。10年后,医疗旅游市场或许会像今天的留学市场一样发达。”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曾对媒体表示。 近期,美国市场研究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透明市场研究)公司也发布报告称,2013年至2019年,全球医疗旅游业将保持17.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公民无疑将为这样的增长率作出较大贡献。 以韩国为例,韩国保健福祉部(即韩国卫生部)与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通过对1423家吸引外国患者的政府注册医疗机构统计研究显示,2012年到韩国接受医疗服务的外国患者达159464人次,比2011年增加了30.4%。其中,中国患者人数同比增加了69.1%,达到32503人次,占总人数的20.4%。 而为吸引中国游客,韩国大邱已推出面向包括中国游客在内的医疗旅游签证制度,游客可根据医生诊断书延长停留时间。 无独有偶,美国洛杉矶市政府也已在中国推出以预防、治疗疾病及健康体检为主题的医疗健康旅游线路。 2014年11月,美国洛杉矶市市长埃里克•贾塞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多地进行医疗旅游推广之旅,多家洛杉矶著名医疗机构随行,联合推出以疾病预防及健康体检为主题的医疗旅游产品。 随日趋火热的医疗旅游市场相伴而生的,是国内百花齐放的医疗旅游机构,他们充当着中介的角色,为患者或游客“私人定制”医疗旅游路线。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诺一家)便是其中一家。 资料显示,盛诺一家是美国医疗旅行协会(The Medical Tourism Association)的官方成员,该机构还打出了“中国唯一获美国官方认证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的招牌,主要从事赴美就医的咨询与服务工作,包括为病人和家属办理签证、翻译整理病历、预约医院以及患者到达目的国后的全程陪同等。 “在签订合同后,病人可以将在国内医院的诊断资料和报告交由我们进行整理、翻译,我们会为病人推荐并联系相应的医院。在医院确认收治后,我们会帮病人和家属办理签证,预订机票和当地住宿,全程陪同病人和家属进行治疗。”盛诺一家一位咨询医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帮助病人和家属尽快去国外进行治疗。”
医疗机构行医资质难确定
在各种宣传资料中,去境外“医疗旅游”都是一件听上去很美且很高端的事情。然而,从公开资料来看,到国外进行医疗旅游体验,所获得的可能不仅仅是美好,还有各种因素带来的风险。 而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去境外进行医疗旅游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医疗环节,且这一环节的风险则很可能来自于医疗机构的行医资质。 以去韩国进行整形旅游为例,据大韩整形外科理事会消息,在“中国患者在韩整形突陷脑死亡”一案中,涉事整形医院很可能是一家“事务长医院”。这类医院的负责人没有行医执照,仅通过投资和雇佣医护人员便设立了医院。 “在韩国,这样的黑诊所比比皆是。”一位赴韩整形失败者金婷(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而且在有些韩国医院,韩国本土患者300万韩元能享受到的服务,我们外国患者可能需要花掉3到4倍的价钱。” 据金婷介绍,她于2014年1月17日在韩国某整形外科医院进行包括眼睛、鼻子、上下颌骨等12项面部整形手术。然而,由于语言不通,翻译又不到位,在手术前后,她无法与院方进行详细的交流和沟通。 “连手术同意书都是上了手术台才被催着签下来的,内容都不给我看,后来我才知道,我签下的根本就是医院的一纸免责书。”对于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金婷至今提起仍旧难掩愤怒。 金婷说她就诊的整形医院,位于韩国首尔江南区有名的“整容一条街上”。“他们在中国投放的广告特别多,手术前的接待人员也非常热情。”金婷回忆,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该医院竟在一天之内,完成了她面部12项手术内容。 “你看我现在的鼻子和下颌骨,都是歪的。”金婷点点自己的面庞。 据她介绍,在韩国,本地人大多通过口碑、医院反馈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整容手术,“而中国人到了韩国,人生地不熟,根本就不知道哪家医院属于正规医院,基本都是通过中介的介绍来选择医院,但中介介绍的医院相关信息并不一定真实可靠。” “这些都是与利益挂钩的,中介业务介绍成功,不仅从客户方拿钱,还会从医院抽成。”金婷说,“为了盈利,中介会帮医院在中国把广告做很大,但其实,我们可能花了昂贵的价格,但是去了很差的医院。” 对此现象,从事整形美容行业20余年的韩国整形外科医生郑盛日向媒体表示,韩国整形行业竞争激烈,目前登记注册的医疗美容机构有10000多家。但是,随着产业迅速发展,一些不法机构也混迹其中,给消费者带来无法弥补的创伤。 “不仅仅是整形手术,还有其他很多‘医疗旅游’项目都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王良钢指出,在这些非法的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水平等得不到保障,安全性自然就无从谈起。
跨国维权难度大
资料显示,随着医疗旅游越来越火,有关医疗旅游的投诉和纠纷也时常发生。然而,纠纷发生后,中国消费者在其他国家的维权却面临重重障碍。 2014年6月,十多名中国维权者在韩国度过了艰难的时光。她们各自与各自的医院进行交涉,却都无功而返。由于语言不通、法律不同,又无法长期居住等,她们的赴韩维权之旅前路漫漫。 金婷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好伙伴——同样在韩国整形失败的陈薇(化名)。 2013年9月,陈薇在韩国一家整形医院接受了发际线和鼻部的手术,共花费6万余元人民币。不曾想,术后的陈薇发际线疤痕明显,鼻部感染严重。在与医院协商索赔无果后,她选择了在医院门口举牌示威。 “我做了一块展板,每天上午都会去医院门口。但医院的保安会一直站在我旁边,不允许过往的行人和我说话,还报警抓我,污蔑我是诈骗集团,说我是为了骗钱才这样做。”陈薇回忆说。 其实,在2014年6月这次大规模维权之前,赴韩整形中国人在韩国维权也有先例,然而与这次大规模维权一样,大多无疾而终。 与医院协商无果,金婷开始考虑诉讼之路。但当地律师多以没有鉴定书为由,拒绝了她的请求。 “中国顾客如果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权,无论在时间、精力还是经济上都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很少有人有能力应对。”王良钢也很无奈,“取证很困难!一定要尽可能保留所有的诊疗记录,做的是什么手术,用的什么材料。” 然而金婷和陈薇在术后从未获得过任何病历资料。 “我三番五次去医院要过病例和诊疗记录,但是医院根本就不给你。后来好不容易要过来的,却都是修改过的。”金婷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存在疑问,“陈薇的也是,就是便签纸上铅笔写的,连医生签名都没有。” “我连现在体内填充的材料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说到这儿,陈薇也有些崩溃,“韩国的医院一直不给我相关材料证明,但国内检查结果显示我体内填充的可能是违禁物。” 对此,王良钢建议消费者,如果选择跨国“医疗旅游”,一定要与医院签订清晰、规范的手术同意书。“做的什么手术,有填充物的话,材料是什么,有什么风险,院方承担什么责任,主治医生签名等,这些都要有。”他说,“同时,尽可能备份病例或诊疗记录。” 王良钢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为涉及到跨国诉讼,一旦出现纠纷,不但举证困难,而且由于国内外的法律体系不同,国内律师都不太接海外诉讼,“维权难度可想而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