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诸多个公共卫生运动中,很少有强大的反对方。但控烟不同,有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阻挠,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强的相互抗争的过程”
2003年,中国政府签署《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8月批准《公约》并于2006年1月生效。
2015年,《公约》生效的第九个年头,中国加速控烟法治进程。这个可喜的进步,让一些奔走呼吁多年的民间控烟人士很是欣慰。同时,他们亦认为前路漫漫。
杨功焕便是其中之一。在整个控烟推进的过程中,她认为“可圈可点的故事很多”,然而她并不愿描述太多。“控烟是个集体功劳。”她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控烟的目标实现了,那才是真有意思。”
控烟从书斋“走出来”
“烟草是公共卫生中一个大的健康问题。因为我原来就是做公共卫生流行病的,所以现在做控烟工作就自然而然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预防医学院教授、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作为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做控烟工作已二十余年。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不少关于烟草流行和健康测量,都由她组织或主持完成。
“2000年以前,我们的控烟工作多以研究为主。有了《公约》以后,我们还是会做研究和监测,但公共卫生问题不可能只是关在书斋里做,必须走出来,推动政策的改变。”
《公约》被认为是中国烟草控制的一个里程碑。自此,我国控烟工作的准则制定,都以符合《公约》精神为最高标准。
早在1990年2月,我国便已成立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2004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以下简称“控烟协会”)。作为依法成立的国家一级协会,控烟协会接受卫生部和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退休前,许桂华长期做疾病预防工作。如今,作为控烟协会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虽已年过七旬,但她仍与其他控烟人士一起,为中国“缓慢”的控烟进程奔走呼吁。
“退休后我认识到,烟草是科学证实可导致多种疾病并影响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由烟草引起的疾病,不花成本就可避免。因为不抽烟就是不投入钱,不需要投入,还能减少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经费。控烟是值得我去推广的事。”许桂华说。
如今,许桂华已在控烟协会任职十年。谈及对控烟为何“如此坚持”,她清晰地列出了3条理由:
“首先,吸烟有害健康是全世界证实的科学结论,结论既然是科学的,那就是不需要怀疑的。其次,中国宪法写得清楚,保护公民健康是政府职责,既然政府有职责,那就得做。第三,中国政府从建国以来,卫生工作的方针就是‘预防为主’,而禁止吸烟是防止疾病最好的办法。”
列举完理由,许桂华又道:“鉴于以上理由,尽管我们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没有经费、没有编制,而且还面临利益集团的打压,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我们的行动和决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