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撰稿 李忠卿
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准备把整个老县城保留原样,建成一个地震博物馆。消息见报后,在读者中迅即引起强烈反响,作者斯传于第一时间撰文,发表观点:“我丝毫不怀疑北川的官员和百姓对志愿者、支援者、捐赠者的感恩之意,但这种感恩是否需要通过立碑的方式来表达,却值得商榷。”(见5月29日《新京报》)
斯传在简单的说理之后,就匆忙地下了一个结论——纪念地震,无需建“志愿者碑”。恕我直言,虽然作者用商榷谨慎表明了态度,但我的观点与之相反,无需建“志愿者碑”的理由非但没令我信服,我反而更倾向于把纪念碑建得更美观、更全面。
之所以与斯传唱反调,盖因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处在一种反思与感动之中。需要反思的是,汶川大地震前有关部门没有发出任何预警,如果地震不是发生在午后,恐怕伤亡更为惨重,可见,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何等重要;值得欣慰的是,强烈地震发生后,国人爱心如潮水般涌向灾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民参与,全力以赴,堪称绝无仅有。
而不论何种原因,此次毁灭性的大地震都极有建立地震博物馆的价值,供世人参观与纪念的必要性由此凸显出来。斯传反对为志愿者立碑,理由似乎集中于两点,一是灾区没有必要投入精力和财力全方位立碑,二是将立碑的意义视为发展旅游经济,抑或为了攫取政绩。乍看起来言之凿凿,由不得人不信,可细细推敲情况未必如此。我们认为,建立地震博物馆绝非一朝一夕所为,在当今一切围绕抗震救灾情况下,没必要投入全部精力忙于建地震博物馆,不妨分期分批将志愿者、支援者、捐赠者的姓名与事迹刻录于碑;至于将竖立纪念碑硬要扣上政绩工程帽子,实在是牵强附会、杞人忧天。
不错,当下北川县政府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但也别忘了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满腔热情,将他们的姓名与事迹立在一座座丰碑上,意义不容轻视,既是对这种大爱的颂扬与肯定,也必将鞭策激励后人纪念与缅怀,这样的“志愿者碑”怎能说没有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