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特约撰稿人 孙金栋
从2007年11月开始,威远县黄荆沟杨远凤就在川西监狱认了6个干儿子。3年来,杨远凤和他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听他们倾诉,给他们鼓励和安慰。这6名缺少亲情关爱的服刑人员,也在杨远凤的关心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有4人已经刑满出狱,还有两人仍在监狱积极改造着。(5月16日华西都市报)
暂时失去自由的服刑人员,隔绝了社会,远离了亲人,特别是刚投入监狱劳动改造的犯人往往悲观失望。这时,最需要的是亲人的不离不弃,给予更加温暖的关爱。亲情的关爱,是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
但是,很多家庭难以做到。服刑不久配偶提出离婚的有之,亲生父母心怀怨恨不愿探视的有之,亲朋好友远离而去的有之。这些情景,都加剧了服刑人员仇恨社会、仇恨亲人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不利于他们改造的社会因素。
杨远凤在亲生儿子因斗殴服刑的重压心理下,把博大的母爱奉献给狱中6名缺少亲情关爱的服刑人员。她给“干儿子”写信,用“土道理”,让他们体验到,还是有人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好好改造,早日重返社会。她给服刑人员的是常规下只给亲生子女的母爱,但尽到的是社会帮教服刑人员的社会责任。她比起那些官场间趋炎附势,认高官实权者为“干爹”“干妈”的人,是一个高贵在天上,一个贱若垃圾尘埃。
罪犯危害社会受到理所应得的法律严惩,但不应该剥夺他们享受亲情关爱和社会关爱的权利。实践已经证明了,亲人的关怀,那怕一次探视,一个电话,一封家书,都是他们加速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的力量。从广义讲,亲人是家人,也是社会成员。更广义地讲,与之相关的单位、学校、政府也有责任协助监狱改造他们成为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