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资格需过重重关
虽然现在律师考试录取比率已经大幅提高,但在台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同样需要经过千锤百炼。
首先必须踏入一流的学府。台湾虽然有上百所高等院校可以培养法律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但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毕竟为数不多。目前公认的排行榜上前5名为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东吴大学、成功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而要想成功考入这些知名院校的法律系,即使不须要头悬梁锥刺骨,也须要埋头苦读多年,因为除了必备的常考知识点之外,很多院校往往还藏有“独门暗器”,一些冷门考题如“国文”科目中的“陶渊明有几个儿子”等问题,往往让考生措手不及。
其次,须通过复杂的资格考试。就报考资格而言,依据台湾“律师考试规则”第5条规定,公立或经过备案的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或符合规定的台湾地区以外专科以上学校法律、法学、司法等专业的毕业生,都可以参加律师考试。就考试方式和通过率而言,自2011年起台湾律师资格考试分为两场考试。其中第一场考试按成绩高低,以全程到考人数33%择优录取;第一场考试未通过者,不得参加第二场考试;第二场考试再按成绩高低,同样以全程到考人数33%为及格标准。因而两场考试整体下来,通过率大约在10%左右。
就考试内容而言,在第一场考试中,考生必须准备刑法、刑事诉讼法等15个具体科目的内容。而在第二场考试中,考试则必须准备宪法与行政法等10个具体科目的内容。
此外,还必须参加竞争激烈的职前培训。资格考试通过后,考生就可以获得律师资格证。但有证并不代表就能上岗,事实上这只是一张入场券,而不是终点站,因为在考试通过后,还需要到律师公会接受一个月的基础培训,然后再到律师事务所接受5个月的实习培训。但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很多律师事务所一般不愿意为新人提供实习机会,这就意味着即使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若无特殊的背景或丰沛的人脉,到事务所实习绝非易事。两大培训完成后,还需要到法院登记并加入律师公会,这样才真正成为了一名律师。
渴望来大陆求发展
台湾律师市场已经进入了供需失衡、相对饱和的状态。未来如何避免“流浪律师”满街找案的现象再度上演,已经成为岛内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传统律师擅长的是民事和刑事诉讼业务,但这一块业务扩展空间有限,如果再死守这一领域,当然可能会收入锐减甚至案源枯竭,需要由单一型律师向复合型通才转变。但律师并不意味着就是“打官司”,事实上台湾非诉讼类的案子远远多于诉讼类的案子,利润也更为诱人。
因而未来改革的重点还是在如何消弭教学与实务的落差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主动因应时代的变迁与需要,通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来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引导法律专业的学生要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不能再把自己囿于诉讼领域,而应该尝试培养自己的第二特长,如金融、科技、财税等相关知识,如此就可以将自己打造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而不再是只会“写状纸、跑法院”的单纯律师。未来由学校踏入社会时,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全面的综合技能而胜人一筹。
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彼此之间也衍生出了许多法律问题,例如以“大陆媳妇”为代表的涉台婚姻、台商投资大陆时的法律困惑、陆资入岛时的法律迷茫等,都急需解决。而台湾律师由于熟稔台湾法律制度,如果再能了解大陆相关规定,则会成为两岸“法规”的一个融合剂,并在两岸之间搭建起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
2013年12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已经向台湾居民开放了律师专业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台湾的法律人士也可以参加大陆的律考,而且一旦通过的话,就可以在大陆从事律师执业。目前福建省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允许台湾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设立代表处。台湾也已经有7家律师事务所正式进驻,抢滩大陆市场的意味十分浓厚。可以乐观估计,随着两岸关系的稳步推进,岛内未来将会持续兴起一股“大陆法律热”,大陆也将成为台湾法律从业者施展才华的重要天地。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