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宣传网
 | 网站首页 | 本网动态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本 | 法治资讯 | 舆论监督 | 经济与法制 | 法讯论坛 | 社会娱乐 | 法治视点 | 法律大讲堂 | 法治杂谈 | 反腐前沿 | 法制教育 | 律师在线 | 法治周末 | 中国民声 | 法律法规 | 地方频道 | 浙江频道 | 重庆频道 | 河北频道 | 广西频道 | 信息广角 | 艺术长廊 | 李堂平专栏 | 
栏目更新推荐  
·发布在镇政府门口下跪视频案 三次庭…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结果来了:改判…
·买了法拍房,十年住不上?抗诉!再…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支持上诉人请…
·吉林农安县一土地受让14年被判解除…
·河北平山县一单位否定省高院判决!…
·法学专家:石如玉、海南水安公司索…
·法学专家评河北高远公司刘格平案:…
点击TOP(10)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结果来了:改判…
·买了法拍房,十年住不上?抗诉!再…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支持上诉人请…
·吉林农安县一土地受让14年被判解除…
·河北平山县一单位否定省高院判决!…
·法学专家:石如玉、海南水安公司索…
·法学专家评河北高远公司刘格平案:…
·法学专家认为中原黄金冶炼厂原董事…
·遇难者尸骨未寒,责任主体欲“借尸…
·浙江景宁县政府被判行政违法
图片文章  

发布在镇政府门口下…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

买了法拍房,十年住…

西宁中院出奇葩判决…
 
您现在的位置: 法宣网-中国法治宣传网【原法讯网】 >> 法治视点 >> 正文
“网帖记者”身处侵权红线边缘
文章来源:法制网 法讯网作者:-- 点击数:11060 更新时间:2009/9/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法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作品,版权均属“法讯网”原创或首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确需使用本网作品的,请来函联系chinafxw@qq.com 。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法讯网”及作者:“X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据载或讯“XXX(非法讯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网络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法讯网 电话:010-86753111 E-mail:chinafxw@qq.com ltp888@126.com QQ:663924333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关于〖“网帖记者”身处侵权红线边缘〗的最新评论:
     “网帖记者”发表评论的几种心态:维护正义引导网络民意; 怀有感情,展现弥足珍贵的网络道德情操;利益驱使;满足自己的情绪需要;“仇富仇官”心理

    一个“网帖记者”的“挑事”心态

           “说实话,我挺羡慕你们记者的,你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调查。”“铁血雄奇”坐在记者的对面,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几分诚恳。
    “在我不断发帖子披露单位某领导的‘不法’行为前,曾向上级单位检举过,不管用,也找过新闻单位,但记者们不愿管我们的事,最后,我决定自己当回记者。”“铁血雄奇”说。
           “铁血雄奇”工作在山东,因为他在某论坛上所发的帖子,一部分是事实,一部分是“推理”,所以那位领导受到的处理不重,但“铁血雄奇”自己却在当地“混”不下去了,那位领导的亲属有一大帮,成天喊着要“打死他”。“铁血雄奇”只好来到北京亲戚家。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铁血雄奇”与记者“约法三章”:帖子的内容,不谈。他个人的相关资料,不谈。谈点感受,可以。
           “铁血雄奇”说,他的这次“记者”行动,完全出于嫉恶如仇是正义之举。“我不是为了出名、图利,也不是为了泄私愤、想报复,我只想通过披露,保护单位和职工的利益。我想我在用自己的行动伸张正义,维护法制。这一点,与你们记者很像,不是吗?”
           “铁血雄奇”坦言:“在发帖之前,我不是没考虑过后果,因为此前,我向上级和新闻单位投诉过,这事很多人都知道,我明白我可能会‘丢饭碗’、被‘穿小鞋’,但我觉得应该对集体财产负责,我相信政府,也相信法律。”
           “铁血雄奇”告诉记者,他离开当地,一层原因是自己在当地不好再呆下去,另一层原因是被单位“劝退”。“劝退”的条件是,不追究自己那部分不实举报。
           “铁血雄奇”说,他到北京赋闲一年多,除去反思自己的过去外,也对一些举报类“网帖记者”的心态做了些“研究”。他告诉记者:“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还有一种人是因某些方面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认为受到了他人不公正的待遇,而对单位领导或被举报人怀恨在心,便无理取闹。为图报复,于是捕风捉影举报对方。而‘见不得别人比我好’则是另一类人固有的一种心理定势,即使与他无怨无仇,只要别人比自己有所长,或能得到某种‘好处’,这种人就会蠢蠢欲动,尤其是在组织考察、干部提拔时表现十分明显。他们抓住某人一些生活小节,或道听途说的反映,企图通过一个帖子使竞争对手失掉提升、竞职的机会,自己取而代之。”
           “铁血雄奇”告诉记者,还有一类人,就是为了钱。他们通常掌握着一些人“不法”行为的证据,他们举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得到举报奖励,他们十分关心举报奖金数额的多少,如果没有奖金或奖金不满意时,就不愿举报。此类举报人的心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严格地说,这三种心态的人,不算你说的‘网帖记者’。”“铁血雄奇”说。

    “挑事”背后的无奈

          观察近期的“网络事件”,以网络举报者身份出现的“网帖记者”不在少数,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成为了“网帖记者”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两大原因促使很多人成为举报类“网帖记者”。
          “首先,我国近年来对于普通公民的举报行为表现出了一种鼓励和包容的态度,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不久前开通了全国统一的举报热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意识的加强。此外,长期以来,基层举报途径的匮乏,也是导致很多举报者通过网络发帖举报的重要原因。”展江说。
          对于基层举报途径的匮乏问题,国内著名反腐学者,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表示赞同,她进一步分析说,“当前,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动向,就是腐败的落势化,也就是,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正在向基层蔓延,而且,由于很多基层工作人员直接面向群众,基层腐败对群众所造成的伤害为祸尤深。”
          基层的举报途径究竟匮乏到什么程度?林喆从自己的办公桌下拖出了一大袋举报信展示给记者看,她说,“大部分举报信反映的都是基层的问题。我只是一个学者,对于解决腐败的实际问题是没有作用的,为什么这么多信会寄到我这里来?因为这些举报人实在没有地方寄了,或者说有些地方寄了也白寄,举报途径的匮乏令他们感到无助,因此,举报信像传单一样到处寄。”
          在举报途径匮乏的现状下,人们不难理解为何网络举报帖会漫天飞了。
          对于“网帖记者”的举报行为,展江说,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能动辄便祭出刑事拘留或刑事逮捕的手段。所谓“清者自清”,如果没有问题,也应该经得起批评。
          “对于基层的腐败行为,执法部门反腐部门受制于执法力量有限也会感到信息获取的渠道不足,网络举报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腐败隐患。”展江说,举报者自身也应加强法律意识,对于那些确实造成可见恶劣后果的不实举报行为,是一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说,举报类“网帖记者”对制止腐败行为不能说没有一定作用。但有时,由于其不能掌握确切的事实,有可能造成侵权的发生,这是一种随时随地存在的危险。举报类“网帖记者”要想远离危险就该掌握确凿证据,否则必须慎行。

    “网帖记者”言论是柄双刃剑

          在进一步的调查采访中我们发现,与发帖“披露”行为相比,“网帖记者”们更热衷于发帖评论,而他们评论的对象往往又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新闻热点事件。此时,“网帖记者”的心态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由“挑事”变成了“多事”。一些“网帖记者”的评论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但也有一些人,喜欢以偏激的观点来吸引眼球。
          “在网上跟帖发评论,确实能找到像记者一样指点江山的感觉,这已经是人们表达自己看法的一个重要手段了。”网友“格格”常年“泡”在某知名网站社区论坛的不同版面,“经验值”很高。她说,自己发帖的动力很大,很多时候都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但并没有特别明确单一的目标,大部分时候都是即兴而为。
          “格格”说,自己是一名女生,发的帖子更注重自己的直观感受,但很多男性评论者会更关注社会热点和公共事件。从自己常年“泡”论坛的经验出发,“格格”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她所知晓的一些评论类“网帖记者”的心态:
          “有的人发评论是为了维护正义,引导网络民意,这很像负责任的媒体记者在引导舆论导向。”“格格”说,不久前,她常去的一个论坛爆料说某大学的老师行为不端,举止不检点。很多网友都发帖谴责这位老师,给这位老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时,有位知道‘内幕’的‘网帖记者’跳出来以尖锐的词语指责其他人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他还例举事实说明发帖人是对老师让他挂科怀恨在心,故意搞的恶作剧。所以,他要讲出事实真相,还老师清白。”
          有的人发帖评论,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种欲望或情绪。“因为社会道德或是现实原因,每个人都有一些事情是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但当别人做了这些事情时,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你就可以畅所欲言,尽情释放了。”
          “仇富仇官”心理也是评论类“网帖记者”的常见心态。“因为别人比自己强,因为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看不惯,就评论几句,发泄一下。这样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而这类话往往在现实中不方便说。”
          更多的时候,评论类“网帖记者”是怀有一种强烈的感情,展现了弥足珍贵的网络道德情操。
          “格格”说,她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如果你能看到,请帮忙顶一下,让全中国人都知道在我们自己幸福的同时,还有这样一群孩子过着不如意的日子。如果你还有不想穿的旧衣服什么的,只要干净完整一点的,不妨洗洗打上邮包,按照下面的地址邮寄给他们,真的花不了多少钱的,因为他们太需要我们的关心了。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有那么一点点,甚至微不足道,但是有你的一双旧手套,他们这个冬天就不冷了;有你的一摞旧教材,他们可能就能走出山村改变命运了,不要吝啬我们那残存的一点爱心。”
          “即使你没有多余的东西邮寄过去,但是发条评论予以支持,他们也能感受到温暖,人气高了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帖子,也许他们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格格”说。
          “我相信有感情的‘网帖记者’看到这样的帖子,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格格”说。

    切莫滥用网络评论权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截至2009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3.38亿,手机上网用户达1.55亿,中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均稳居世界第一。庞大的规模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舆论潜力,而在网络上发帖评论,争得一份话语权几乎是所有网民都热衷的一种表达方式。
          公开资料也显示,大多数网络事件往往都因为有大量热衷于评论的“网帖记者”的参与,形成了巨大的网络民意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件的走向。
          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的周久耕抛出“开发商降价亏本卖房子要受处罚”等言论后,遭到一批“网帖记者”评论指责。他在不同会议场合上抽的天价烟、戴的名表,也随之被曝光。
          因“猥亵女童”视频而被免去职务的广东省深圳市海事局原局长林嘉祥,说出“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这样惊人语句的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逯军,都成为了无数“网帖记者”发帖评论的对象。
          在“杭州5·7飙车案”中,更是有一批“网帖记者”不断呼吁,甚至创造出“70码”。这样的网络语言。相关部门在调查取证后,将肇事车时速由“70码”改正为84.1km/h~101.2km/h范围。
          ……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传统的评论相比,网络评论具有很大的优势。“网络具有开放性,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而在传统的媒体,普通民众想发表意见相对较难。此外,网络的虚拟性让民众可以相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政府和公共事件发表评论,起到监督的作用。”
    刘德良充分肯定了“网帖记者”发帖评论的作用,“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高效性可以让更多的受众接触到、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再通过发帖评论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监督力量。如果没有网络,有些问题相关部门可以久拖不决,甚至不予理会。传统媒体由于受发行成本和渠道等限制,受众范围相对较小,从这一点来看,网络具有更大的优势。”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现象也不容忽视:在发表网络评论时,许多“网帖记者”采用了滥用网络评论权,甚至借机实施“网络暴力”的手段,最为典型的是对一些违纪官员进行人身攻击。
          刘德良认为,目前可通过过滤、屏蔽等技术手段来监管网民发布的违法言论,如黄色信息、指名道姓的谩骂等。但由于姓名、电话和住址等个人信息未被《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划入侵权范围,而工信部又不是司法机构,不能裁定上述言论是否侵权,所以也就无从监管。
          刘德良认为,为数众多的“网帖记者”们应该在网络评论监督和个人隐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而法律规范的重点应该是滥用网络评论的行为,而不是针对一般的发表看法的行为。
          刘德良认为,总的看来,“网帖记者”积极发帖评论对于推进我国民主法制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这实质上也是一个公民参政议政的过程。
          “从近两年网上曝光的事件的处理情况看,都是在网络言论的监督和推动下完成的。”刘德良说,“网帖记者”发表评论,可以对政府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而政府信息的公开又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真相,同时让更多民众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来。

    据法制网

    “网帖记者”的由来

          各类网站论坛,举报、爆料的帖子不时映入眼帘。许多人阅读完后,还会在网上留下评论,不少网民认为,浏览论坛是继报纸、电视后的另一种获取新闻的新渠道。
          是哪些人把论坛变成了发布“新闻”的新渠道?
          这些人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却能在第一时间将自然灾害、事故现场拍下来,挂到网上去;他们有时会对某个事件发表议论,也常常是一针见血;他们有时发帖揭露某些人的不法行为,当有关部门调查时,也可能确有其事。从这一角度说,他们的确行使了记者的职能。
          他们不是真正的记者,因此他们不去遵守真正媒体记者的道德规范和相关法纪。他们的信息可能是虚假的,他们的评论也许是偏激的,他们的“揭露”或许存在着不真实的成分……
          “网帖记者”,无论你愿不愿意,他们就在你身边。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林嵒说,“所谓‘网络时代是全民记者的时代’,只是一种对借用网络发布信息的人的一种概括,是对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是对一种事实的总结,而‘网帖记者’作为普通的公民不能被认为是真正的记者。因为他们借用网络发布的信息不具有确定性、准确性和法律依据,或者可以说不具备承担一定的责任性,而真正意义上的记者是要对他所发布的事件(新闻)负责的。”
    北京邮电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说:“‘网帖记者’确实能和真正的记者一样行使信息发布的职能,但却不用接受真正的记者所应接受的规范和规则,也不用承担真正的记者的责任。”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他们发布的信息具有快捷、影响面广等优势,但由于身份都是虚拟的,“网帖记者”难以监督、管理,容易造成信息失实,甚至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在法律规范上还是存在诸多缺失。也有一些本身就属于“网帖记者”的人,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社会不能完全否定所谓“网帖记者”的作用,但关键是怎样引导?如何制约?
          尽管“网帖记者”与真正的记者之间不能画上等号,但“网帖记者”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深厚复杂的社会土壤。“网帖记者”并不能定义为一个严格的概念,但却是一种暗流涌动的社会现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合作报刊| 友情链接 |联系法宣网|法宣邮箱| 常用工具|工作机会| 版权申明|网站管理 |

     FXW.NAME 法宣网【原法讯网】,中国法制宣传网 | 中国纯公益性独立法制类网站

    Copyright 200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宣网【原法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chinafxw@qq.com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