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宣传网
|
|
文章来源:法治周末
法讯网作者:汲东野 点击数:15054 更新时间:2013/8/8 文章录入:谈心 责任编辑:bjb |
|
试点里的“尊严死”
北京市卫生局表示,“生前预嘱”概念在我国并无法律明确支持或禁止,目前尚处民间推广阶段,卫生行政部门将“观察”其效果和发展,并对该协会在法律范畴内的运行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此外,据了解,已经有医院计划进行“生前预嘱”的试点工作。
2011年,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就在科室内部发出倡议,自愿填写生前预嘱。老年示范病房的8名医生和16名护士均与家人开展了生前预嘱讨论,并在“选择与尊严”网上写下自己的愿望。并向全院的医务工作者倡议完成“生前预嘱”的填写。
去年,北京老年医院也已启动适用于临床患者的“生前预嘱”的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目前此项目在初期调研阶段,最快于明年初在院内重点科室推行。
北京老年医院是北京市第一家提出院内试行并有意向每位患者推广的医疗机构。院方表示,根据试点进行情况,“生前预嘱”或将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一旦成功,该院希望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老年医院。
“尊严死”的推广和逐渐普及一方面一些志愿者们高兴,另一方面也有志愿者对于“尊严死”的跟风讨论不解。
“死亡本应是一个寂寞、严肃的问题。”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原全军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刘端琪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可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生前预嘱”总的嘱咐原则界定了其使用的范围。“如果自己因病或因伤导致身体处于‘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或‘生命末期’,不管是用何种医疗措施,死亡来临时间都不会超过6个月,而所有的生命支持治疗的作用只是在延长几天寿命而存活毫无质量时,希望停止救治。”罗点点说,它能帮助家人了解病人本身无法表达的想法,也可以随时更改或终止。
这份意愿书对于罗点点来说格外重要。她自己就曾遭遇过为亲人决定生死的事情。
罗点点的婆婆因为糖尿病住院,翻身时因被一口痰堵住,心跳呼吸骤停,医生第一时间用上了呼吸机。尽管心脏在跳动,可是没有了自主呼吸,且完全丧失了神志。
要不要使用生命支持系统维持老人的生命,让老人“活下去”?这成为了摆在家人面前的难题。
最后,罗点点和家人一起作出了停用呼吸机的决定。可是这个决定让罗点点心惊肉跳,她不能够确定这是否是老人真正意愿。
幸而,在后来整理老人遗物时,家人翻出夹在日记本里的一张字条,写着她对在自己生命尽头时不进行过度抢救的要求。
事后,罗点点想来仍有后怕,如果当时没有这张纸条,或者,纸条上写着相反的意思呢?
而陈小鲁之所以倡导“尊严死”,是因为看到了父亲陈毅在人生最后时光的痛苦。
“人躺在这个地方,人已经不成形了,经过这个疾病的消耗。然后就是靠这个呼吸机,靠这个输液、靠打强心针在维持。”
陈小鲁认为,这种延续生命的结果,“一个是他本人很痛苦,一个是大家都很痛苦,另外就是这个国家资源的浪费”。
“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尊严死”在医学界受到认同的原因之一。
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顾晋,在上海代表团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上,提出在全社会推广“生前预嘱”。
他表示:“在人的一生中,70%的医疗费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而且医疗费用相当高,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