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讯网撰稿人 孙金栋
公安机关应该让网友能够分清:什么是质疑?什么是造谣?什么是持续质疑?什么是持续造谣?否则,众多爱好评论者,难免日后走进看守所被行政拘留。
利用网络捏造、散布杭州“5·7”交通肇事案出庭被告人胡斌是“替身”谣言的湖北省鄂州市无业人员熊忠俊,被湖北鄂州市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8月25日人民网)
特别熊忠俊提供的照片对比,让数以万计的网民信服,而且让那么多网络评论者愤怒。尽管负责审判“5·7”交通肇事案的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和负责监督法律实施的检察机关先后通过媒体澄清事实,但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短短时间,在那么大压力下,胡斌在看守所里变胖了,人们就不信。司法机关自证式的澄清为何不足以说服网民,高层已经给出答案,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无数网民和评论已经给出平息真假胡斌的方法:一是法庭比较法,二是亲子鉴定法。杭州公安就是不予采纳,最后还是让胡斌的父亲出面澄清,还是走不出自证清白的老路。
熊忠俊利用互联网捏造、散布“胡斌替身”谣言,引发网民猜疑,误导公众舆论,扰乱公共秩序,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湖北鄂州市公安机关可能是有法可依。但是,作为普通网民、众多时评作者,只能从这起治安事件查处中带来忧虑。起码正常的网络质疑将会受到挫伤,网络民主将会受到扼杀。除非湖北公安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什么是质疑?什么是造谣?他们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否则,对熊忠俊的治安处罚就不能令公众诚服。因为,公众不明白熊忠俊造谣的动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