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宣传网
| 网站首页 | 本网动态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留言本 | 法治资讯 | 舆论监督 | 经济与法制 | 法讯论坛 | 社会娱乐 | 法治视点 | 法律大讲堂 | 法治杂谈 | 反腐前沿 | 法制教育 | 律师在线 | 法治周末 | 中国民声 | 法律法规 | 地方频道 | 浙江频道 | 重庆频道 | 河北频道 | 广西频道 | 信息广角 | 艺术长廊 | 李堂平专栏 | |
|
|
中共重庆市开县县委法建办 唐余健
2009年6月17日至18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五次全委会,研究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书记薄熙来作了题为《唱响主旋律,凝聚精气神,以社会主义文化促进重庆大发展》的报告,会议提出重庆文化建设目标是:到2012年初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的文化中心。
法治文化,是指以文化为载体,以法律法规为内容,用人性化、艺术化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倡导和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而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这为新时期如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建立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意义显得十分深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新课题。
一、开县具有厚重的法治文化基础
开县是一方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热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唐朝著名诗人韦处厚,曾在开县为官三年,后来出任朝廷宰相;清朝同治年间,开县籍人李宗羲任两江总督,并被列为清代700名臣之一;清朝光绪年间,为反对清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发起“公车上书”,其中有6名开县举人参与,占巴蜀两地举人的近十分之一;抗战时期,王润波将军等1378名开县人为国捐躯;在红岩英烈中,牺牲于渣滓洞的开县人有14名。而更令我们自豪的是,开县诞生和哺育了共和国一代“军神”刘伯承,因此开县又有“帅乡”之称的美誉。
开县本土文化门类齐全,既有桔、茶、蚕丝等农业产业繁荣的史记,又有武术、井盐、酿酒等技艺的传承;既有香绸扇、水竹凉席、竹制藤编家具等享誉中外的工艺特产,又有宗教、巫舞等民俗文化的集成;既有韦处厚、韩愈、张籍等文化名人赋开州的文学史话,又有“六举子”公车上书、无数革命烈士捐躯为国的英雄史。
开县人文历史久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法治文化建设弥足珍贵的财富。开县法治文化建设要广泛传承历史文化的积淀,将法治文化充分地融合在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之中。要充分利用开县的资源优势、本土文化,努力创作一些群众喜欢而且需要的优秀文艺节目,把法治的元素和思想融入其中,使法治文化变为大众文化,让大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法的启迪和感悟。
二、开县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
当前,我县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单一,不具前瞻性。在对法治文化概念的理解上,仅仅认为法治文化是传播法律常识的一种形式,理解过于肤浅,过于狭隘,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二是力量单薄,不具联动性。法治文化建设当前还是由法制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唱“独角戏”, 少数领导、部分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软性指标,看不见、摸不着,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立竿见影。三是形式单调,不具多元性。仅仅把法制文艺演出,法制文艺作品的创作等,作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之一,还没有把法治文化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谋划、去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体制单边,不具统筹性。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领导管理、部门联动、经费保障上缺少规范的、过硬的制度作保障,随意性较大。同时与本土文化的结合也不够,区域发展也不平衡。
三、开县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整体转型、提速发展”战略,以“推进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开县”为主题,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法制宣传和法治文化相渗透,以法治精神塑造人,以法治信仰引导人,以法治实践提高人,以法治文化熏陶人,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
四、开县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到2012年,在全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开县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营造崇尚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库区特色、帅乡品味”的开县法治文化,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创造有益经验。
到2015年,开县法治文化“形式多样、氛围浓厚、入脑入心”。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化进程,使我县依法执政能力能达到适应法治开县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适应法治政府要求,公正司法水平适应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法制宣传教育效果适应法治精神的要求,社会管理手段适应依法治理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法制的需求热情空前高涨。
五、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围绕树立法治理念,着力推进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特别是要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内容,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切实营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氛围。
(二)围绕把握深刻内涵,着力谋划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法治的体制形态、法制体系、法治思想、社会心理以及公民的日常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制度文化,是对法治在制度、体制及其社会思想和心理基础的综合反映。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对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而且也是今后法制宣传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和最便捷的途径。当前,要吸收借鉴其他文化建设的做法经验,深度理解法治文化内涵,为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三)围绕深化普法教育,着力打造法治文化。要不断拓宽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领域,加强重点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处事用法、维权靠法”的社会风尚。善于运用新兴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当前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利益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建立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与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保证法制宣传教育的积极效果。
(四)围绕开展法治实践,着力提升法治文化。广泛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一学三讲”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法律八进”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地方和行业依法治理,特别是要不断深化镇乡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依法治理,努力提升基层法治化水平。要建立和规范基层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调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在基层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五)围绕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支撑法治文化。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注重把法治文化建设与部门行业文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闻媒体承担公益性宣传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不断引导和带动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抓好人才培养,提升素质,不断发挥文艺人才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要抓好督促,形成合力,不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有效开展;要抓好阵地建设,打造平台,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
六、开县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基础建设工程。以“创建法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开展“十个一”基础建设工程,即:开辟一个普法法制专栏;制作一个专题电视专题栏目;开辟一个网络普法窗口;开设一批市民法制论坛;编印一批普法资料;全面设立一批法律图书室(柜、角);建设一系列“石头法治文化”阵地;造一个法治文化模范镇乡(街道);创建一个法治文化长廊或建设法治文化一条街;评选一批法治新闻、法治人物。
(二)平台建设工程。搭建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联手的法制宣传专栏平台。一是法制短信发送。利用手机短信这一新兴传播媒介,开展群众性公益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短信内容包括法治格言、法治信息和新法提示等,结合特殊时间(如新法颁布实施、重大活动、纪念日等)适时发布,短信平台的覆盖范围陆续扩大到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二是法律常识读本。组织力量,利用法制漫画、案例精选等形式,将与青少年学生学习、外出务工人员依法维权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编成通俗易懂、便查便携的法律常识读本,增强普法重点对象学法守法的兴趣和实效。三是法制网络建设。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建设法制网站,将网站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实现县乡资源共享,整体联动,适时链接。同时,各部门要借助本部门的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县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法制文艺建设。成立法治文化创作队伍,有计划地组织法治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重点推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一是常年开展法制文艺调演,使之成为公民接受法律熏陶的主要渠道;整合县文化艺术团体及镇乡街道文化(中心)站资源,发挥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团体作用,组织法治文艺宣传队,开展巡回演出。二是全面推进法治文艺创作。组织精干力量特别是作协、文联进行法治文艺创作,努力打造法律文化精品,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法治文艺作品。充分发挥“老年秧歌队”、民间艺人等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结合群众身边的案例,推出一大批法治文艺新作,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文化需求。三是强化法制文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文化宣传队伍、创作队伍、制作队伍,开展法律文化栏目评选活动,进一步提高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法制节目(栏目)的宣传质量。通过组建法治新闻协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法律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组建法治文学、法治曲艺、法治美术等创作基地,壮大法律文化队伍。
FXW.NAME 法宣网【原法讯网】,中国法制宣传网 | 中国纯公益性独立法制类网站
Copyright 2008-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宣网【原法讯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致函:chinafxw@qq.com 本网最佳浏览器为IE8屏幕分辨率为1280*768